'맹자집주'에 해당되는 글 1건

  1. 2016.05.30 맹자 (한자) 원문 맹자집주 파일 첨부

孟 子

 

10. 梁惠王章句上

 

100101 孟子見梁惠王

100102 王曰不遠千里而來 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100103 孟子對曰 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義而已矣

100104 王曰何以利吾國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萬乘之國殺其君者 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國殺其君者 必百乘之家 萬取千焉 千取百焉 不爲不多矣 苟爲後義而先利 不奪不厭

100105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 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100106 王亦曰仁義而已矣 何必曰利

100201 孟子見梁惠王 王立於沼上 顧鴻雁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100202 孟子對曰 賢者而後樂此 不賢者 雖有此 不樂也

100203 詩云 經始靈臺 經之營之 庶民攻之 不日成之 經始勿庶民子來 王在靈 유 우鹿攸伏 鹿濯濯 白鳥鶴鶴 王在靈沼 於魚躍 文王以民力 爲臺爲沼 而民歡樂之 謂其臺曰靈臺 謂其沼曰靈沼 樂其有鹿魚鼈 古之人 與民偕樂 故能樂也 湯誓曰時日害喪 予及女偕亡 民欲與之偕亡 雖有臺池鳥獸 豈能獨樂哉

100301 梁惠王曰 寡人之於國也 盡心焉耳矣 何內凶 則移其民於河東 移其粟於河內 河東 凶 亦然 察隣國之政 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隣國之民 不加少 寡人之民 不加多何也

100302 孟子對曰 王好戰 請而戰喩 塡然鼓之 兵刃旣接 棄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後止 或五十步而後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 無望民之多於隣國也

100303 不違農時 穀不可勝食也 數不入池 漁鼈不可勝食也 斧斤 以時入山林 材木不可勝用也 穀與漁鼈 不可勝食 材木不可勝用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養生喪死無憾 王道之始也

100304 五畝之宅 樹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鷄豚狗之畜 無失其時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畝之田 勿奪其時 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謹庠序之敎 申之以孝悌之義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飢不寒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0305 食人食而不知檢 塗有餓而不知發 人死則曰 非我也勢也 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 非我也兵也 王無罪歲 斯天下之民至焉

100401 梁惠王曰 寡人願安承敎

100402 孟子對曰 殺人以政與刃 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

100403 以刃與政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

100404 有肥肉 廐有肥馬 民有飢色 野有餓此率獸而食人也

100405 獸相食 且人惡之 爲民父母 行政 不免於率獸而食人 惡在其爲民父母也

100406 仲尼曰 始作俑者 其無後乎 爲其象人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 飢而死也

100501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强焉 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 東敗於齊 長子死焉 西喪地於秦七百里 南辱於楚 寡人恥之 願比死者 一之 如之何則可

100502 孟子對曰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100503 王如施仁政於民 省刑罰 薄稅斂 深耕易壯者以暇日 修其孝悌忠信 入以事其父兄 出以事其長上 可使制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100504 彼奪其民時 使不得耕以養其父母 父母凍餓 兄弟妻子離散

100505 彼陷溺其民 王往而征之 夫誰與王敵

100506 故曰仁者無敵 王請勿疑

100601 孟子見梁襄王

100602 出語人曰 望之不似人君 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卒然問曰 天下惡乎定 吾對曰 定于一

100603 孰能一之

100604 對曰 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100605 孰能與之

100606 對曰 天下莫不與也 王知夫苗乎 七八月之間 旱則苗槁矣 天油然作雲 沛然下雨則 苗然興之矣 其如是 孰能禦之 今夫天下之人牧 未有不嗜殺人者也 如有不嗜殺人者 則天下之民 皆引領而望之矣 誠如是也 民歸之 由水之就下 沛然孰能禦之

100701 齊宣王 問曰 齊桓晉文之事 可得聞乎

100702 孟子對曰 仲尼之道 無道桓文之事者 是以 後世 無傳焉 臣未之聞也 無以則王乎

100703 曰德何如 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 莫之能禦也

100704 曰若寡人者 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 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曰王坐於堂上 有牽牛而過堂下者 王見之 曰牛何之 對曰 將以鐘 王曰 舍之 吾不忍其곡속若無罪而就死地 對曰 然則廢鐘與 曰何可廢也 以羊易之 不識 有諸

100705 曰有之 曰是心 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爲愛也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100706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 齊國雖小 吾何愛一牛 卽不忍其곡속若無罪而就死地 故以羊易之也

100707 曰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爲愛也 以小易大 彼惡知之 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 牛羊何擇焉 王笑曰 是誠何心哉 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 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100708 曰無傷也 是乃仁術也 見牛未見羊也 君子之於禽獸也 見其生不忍見其死 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遠廚也

100709 王說曰 詩云 他人有心 予忖度之 夫子之謂也 夫我乃行之 反以求之 不得吾心 夫子言之 於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

100710 曰有復於王者曰 吾力足以擧百鈞而不足以擧一羽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則王許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 獨何與 然則一羽之不擧 謂不用力焉 輿薪之不見 爲不用明焉 百姓之不見保 爲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 不爲也 非不能也

100711 曰不爲者與不能者之形 何以異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 語人曰 我不能 是誠不能也 爲長者折枝 語人曰 我不能 是不爲也 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 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王之不王 是折枝之類也

10071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運於掌 詩云 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 言擧斯心 加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 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 善推其所爲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 獨何與

100713 權然後知輕重 度然後知長短 物皆然心爲甚 王請度之

100714 抑王興甲兵 危士臣構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

100715 王曰否 吾何快於是 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100716 曰王之所大欲 可得聞與 王笑而不言 曰爲肥甘 不足於口與 輕煖不足於體與 抑爲采色不足視於目與 聲音不足聽於耳與 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 王之諸臣 皆足以供之 而王豈爲是哉 曰否吾不爲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 可知已 欲土地 朝秦楚 中國而撫四夷也 以若所爲 求若所欲 猶緣木而求魚也

100717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 緣木求魚 雖不得魚 無後災 以若所爲 求若所欲 盡心力而爲之 後必有災 曰可得聞與 曰鄒人 與楚人戰 則王以爲孰勝 曰楚人勝 曰然則 小固不可以敵大 寡固不可以敵衆 弱固不可以敵彊 海內之地 方千里者九 齊集有其一 以一服八 何以異於鄒敵楚哉 蓋亦反其本矣

100718 今王發政施仁 使天下仕者 皆欲立於王之朝 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 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 行旅 皆欲出於王之塗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於王 其若是孰能禦之

100719 王曰吾不能進於是矣 願夫子 輔乎志 明以敎我 我雖不敏 請嘗試之 曰無恒産而有恒心者 惟士爲能 若民則無恒産 因無恒心 苟無恒心 放邪侈 無不爲已 及陷於罪然後 從而刑之 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 罔民而可爲也

100720 是故明君制民之産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 樂歲終身飽 凶年免於死亡然後 驅而之善 故民之從之也輕

100721 今也制民之産 仰不足以事父母 俯不足以畜妻子 樂歲終身苦 凶年不免於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贍 奚暇治禮義哉

100722 王欲行之則  反其本矣

100723 吾畝之宅 樹之以桑 吾十者可以衣帛矣 鷄豚狗之畜 無失其時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畝之田 勿奪其時 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謹庠序之敎 申之以孝悌之義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飢不寒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梁惠王章句下

 

110101 莊暴見孟子曰 暴見於王 王語暴以好樂 暴未有以對也 曰好樂 何如 孟子曰 王之好樂 甚則齊國 其庶幾乎

110102 他日見於王曰 王嘗語莊子以好樂 有諸 王變乎色曰 寡人 非能好先王之樂也 直好世俗之樂耳

110103 曰王之好樂 甚則齊其庶幾乎 今之樂 由古之樂也

110104 曰可得聞與 曰獨樂樂 與人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人 曰與少樂樂 與衆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衆

110105 臣請爲王言樂

110106 今王鼓樂於此 百姓聞王鐘鼓支聲 管之音 擧疾首蹙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鼓樂 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 父子不相見 兄弟妻子離産 今王田獵於此 百姓聞王車馬之音 見羽之美 擧疾首蹙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田獵 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 父子不相見 兄弟妻子離産 此無他 不與民同樂也

110107 今王鼓樂於此 百姓聞王鐘鼓之聲 管之音 擧欣欣然 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幾無疾病與 何以能鼓樂也 今王田獵於此 百姓聞王車馬之音 見羽之美 擧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幾 無疾病與 何以能田獵也 此無他 與民同樂也

110108 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110201 齊宣王問曰 文王之 方七十里有諸 孟子對曰 於傳有之

110202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猶以爲小也 曰寡人之 方四十里 民猶以爲大何也 曰文王之 方七十里 芻者往焉 雉兎者往焉 與民同之 民以爲小不亦宜乎

110203 臣始至於境 問國之大禁然後 敢入 臣聞郊關之內 有 方四十里 殺其鹿者 如殺人之罪 則是方四十里 爲於國中 民以爲大 不亦宜乎

110301 齊宣王問曰 交隣國有道乎 孟子對曰 有惟仁者 爲能以大事小 是故湯事葛 文王事昆夷 惟智者 爲能以小事大 故大王事훈육 句踐事吳

110302 以大事小者 樂天者也 以小事大者 畏天者也 樂天者保天下 畏天者保其國

110303 詩云畏天之威 于時保之

110304 王曰 大哉言矣 寡人有疾 寡人好勇

110305 對曰王請無小勇 夫撫劒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 此匹夫之勇 敵一人者也 王請大之

110306 詩云王赫斯怒 爰整其旅 以알조거 以篤周以對于天下 此文王之勇也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110307 書曰 天降下民 作之君作之師 惟曰其助上帝 寵之四方 有罪無罪 惟我在 天下曷敢有越厥志 一人衡行於天下 武王恥之 此武王之勇也 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110308 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民惟恐王之好不勇也

110401 齊宣王 見孟子於雪宮 王曰 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曰 有人不得則 非其上矣

110402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爲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 亦非也

110403 樂民之樂者 民亦樂其樂 憂民之憂者 民亦憂其憂 樂以天下 憂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110404 昔者 齊景公 問於晏子曰 吾欲觀於轉附朝遵海而南 放於琅邪 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

110405 晏子對曰 善哉問也 天子適諸侯曰 巡狩 巡狩者巡所守也 諸侯朝於天子曰 述職 述職者述所職也 無非事者 春省耕而補不足 秋省而助不及 夏諺曰 吾王不遊 吾何以休 吾王 不豫 吾何以助 一遊一豫 爲諸侯度

110406 今也不然 師行而糧食 飢者弗食 勞者弗息 견견胥讒 民乃作慝 方命虐民 飮食若流 流連荒亡 爲諸侯憂

110407 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 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 從獸無厭謂之荒 樂酒無厭謂之亡

110408 先王無流連之樂 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110409 景公說 大戒於國 出舍於郊 於是始興發 補不足 召太師曰 爲我作君臣相說之樂 蓋徵招角招是也 其詩曰 畜君何尤 畜君者好君也

110501 齊宣王問曰 人皆謂我毁明堂 毁諸已乎

110502 孟子對曰 夫明堂者 王者之堂也 王欲行王政則 勿毁之矣

110503 王曰 王政可得聞與 對曰 昔者文王之治岐也 耕者九一 仕者世祿 關市 譏而不征 澤梁無禁 罪人不老而無妻曰鰥 老而無夫曰寡 老而無子曰獨 幼而無父曰孤 此四者 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文王發政施仁 必先斯四者 詩云 矣富人 哀此

110504 王曰 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則何爲不行 王曰 寡人有疾 寡人好貨 對曰 昔者公劉好貨 詩云 乃積乃倉 乃과후糧 于于囊 思用光 弓矢斯張 干戈戚揚 爰方啓行 故居者有積倉 行者有糧也然後 可以爰方啓行 王如好貨 與百姓同之 於王何有

110505 王曰 寡人有疾 寡人好色 對曰 昔者大王好色 愛厥妃 詩云 古公亶父 來朝走馬 率西水滸 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 聿來胥宇 當是時也 內無怨女 外無曠夫 王如好色 與百姓同之 於王何有

110601 孟子謂齊宣王曰 王之臣 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 比其反也 則凍其妻子 則如之何 王曰 棄之

110602 曰士師不能治士 則如之何 王曰已之

110603 曰四境之內不治 則如之何 王顧左右而言他

110701 孟子見齊宣王曰 所謂故國者 非謂有喬木之謂也 有世臣之謂也 王無親臣矣 昔者所進 今日不知其亡也

110702 王曰 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

110703 曰國君進賢 如不得已 將使卑踰尊 疏踰戚 可不愼與

110704 左右皆曰賢 未可也 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 國人皆曰 賢然後 察之 見賢焉然後用之 左右皆曰 不可勿聽 諸大夫皆曰 不可勿聽 國人皆曰 不可然後察之 見不可焉然後去之

110705 左右皆曰 可殺勿聽 諸大夫皆曰 可殺勿聽 國人皆曰 可殺然後察之 見可殺焉然後殺之 故曰國人殺之也

110706 如此然後 可以爲民父母

110801 齊宣王問曰 湯放桀 武王伐紂 有諸 孟子對曰 於傳有之

110802 曰臣弑其君可乎

110803 曰賊仁者謂之賊 賊義者謂之殘 殘賊之人謂之一夫 聞誅一夫紂矣 未聞弑君也

110901 孟子見齊宣王曰 爲巨室則 必使工師求大木 工師得大木 則王喜以爲能勝其任也 匠人而小之 則王怒以爲不勝其任矣 夫人幼而學之 壯而欲行之 王曰 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如

110902 今有璞玉於此 雖萬鎰 必使玉人彫琢之 至於治國家 則曰姑舍女所學 而從我 則何以異於敎玉人彫琢玉哉

111001 齊人伐燕勝之

111002 宣王問曰 或謂寡人勿取 或謂寡人取之 以萬乘之國 伐萬乘之國 五旬而擧之 人力不至於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

111003 孟子曰 取之而燕民 悅則取之 古之人 有行之者 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 不悅則勿取 古之人 有行之者 文王是也

111004 以萬乘之國 伐萬乘之國 簞食壺漿 以迎王師 豈有他哉 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 如火益熱 亦運而已矣

111101 齊人伐燕取之 諸侯將謀救燕 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 何以待之 孟子對曰 臣聞七十里爲政於天下者 湯是也 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

111102 書曰 湯一征 自葛始 天下信之 東面而征 西夷怨 南面而征 北狄怨 曰奚爲後我 民望之 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歸市者不止 耕者不變 誅其君而吊其民 若時雨降 民大悅 書曰我后 后來其蘇

111103 今燕虐其民 王往而征之 民以爲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 簞食壺漿 以迎王師 若殺其父兄 係累其子弟 毁其宗廟 遷其重器 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齊之彊也 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是動天下之兵也

111104 王速出令 反其倪 止其重器 謀於燕衆 置君而後 去之 則猶可及止也

111201 鄒於魯穆公問曰 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 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 如之何則可也

111202 孟子對曰 凶年饑歲 君之民 老弱轉乎溝壑 壯者散而之四方者 幾千人矣 而君之倉實 府庫充 有司莫以告 是上慢而殘下也 曾子曰 戒之戒之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夫民今而後 得反之也 君何尤焉

111203 君行仁政 斯民親其上 死其長矣

111301  文公問曰  小國也 間於齊楚 事齊乎 事楚乎

111302 孟子對曰 是謀非吾所能及也 無已則 有一焉 鑿斯池也 築斯城也 與民守之 效死而民弗去 則是可爲也

111401  文公問曰 齊人 將築薛 吾甚恐 如之何則可

111402 孟子對曰 昔者大王 居狄人侵之 去之岐山之下 居焉 非擇而取之 不得已也

111403 苟爲善 後世子孫 必有王者矣 君子創業垂統 爲可繼也 若夫成功則天也 君如彼何哉 彊爲善而已矣

111501  文公問曰  小國也 竭力以事大國 則不得免焉 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 昔者 大王 居狄人侵之 事之以皮幣 不得免焉 事之以犬馬 不得免焉 事之以珠玉 不得免焉 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 狄人之所欲者 吾土地也 吾聞之也 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 害人 二三者 何患乎無君 我將去之 去踰梁山 邑于岐山之下居焉 人曰仁人也 不可失也 從之者 如歸市

111502 或曰 世守也 非身之所 能爲也 效死勿去

111503 君請擇於斯二者

111601 魯平公將出 嬖人臧倉者 請曰他日君出則必命有司所之 今乘輿已駕矣 有司未知所之 敢請 公曰將見孟子 曰何哉 君所謂輕身 以善於匹夫者 以爲賢乎 禮義由賢者出而孟子之後喪 踰前喪 君無見焉 公曰諾

111602 樂正子入見曰 君奚爲不見孟軻也 曰或告寡人曰 孟子之後喪 踰前喪 是以不往見也 曰何哉 君所謂踰者 前以士 後以大夫 前以三鼎而後以五鼎與 曰否 謂棺槨衣衾之美也 曰非所謂踰也 貧富不同也

111603 樂正子見孟子曰 克告於君 君爲來見也 嬖人有臧倉者沮君 君是以不果來也 曰行或使之 止或尼之 行止非人所能也 吾之不遇魯侯天也 臧氏之子 焉能使予不遇哉

 

20.公孫丑章句上

 

200101 公孫丑問曰 夫子當路於齊 管仲晏子之功 可復許乎

200102 孟子曰 子誠齊人也 知管 仲晏子而已矣

200103 或問乎曾西曰 吾子與子路孰賢 曾西蹴然曰 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 曾西然不悅曰 爾何曾比予於管仲 管仲 得君 如彼其專也 行乎國政 如彼其久也 功烈 如彼其卑也 爾何曾比予於是

200104 曰管仲 曾西之所 不爲也 而子爲我願之乎

200105 曰管仲 以其君覇晏子 以其君顯 管仲晏子 猶不足爲與

200106 曰以齊王 由反手也

200107 曰若是則弟子之惑 滋甚 且以文王之德 百年而後崩 猶未洽於天下 武王周公 繼之然後 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 則文王 不足法與

200108 曰文王 何可當也 由湯至於武丁 聖賢之君 六七作 天下歸殷久矣 久則難變也 武丁朝諸侯有天下 猶運之掌也 紂之去武丁未久也 其故家遺俗 流風善政 猶有存者 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者膠皆賢人也 相與輔相之故 久而後失之也 尺地 莫非其有也 一民 莫非其臣也 然而文王 猶方百里起 是以難也

200109 齊人 有言曰 雖有智慧 不如乘勢 雖有基 不如待時 今時 則易然也

200110 夏后殷周之盛 地未有過千里者也 而齊有其地矣 鳴狗吠 相聞而達乎四境 而齊有其民矣 地不改矣 民不改聚矣 行仁政而王 莫之能禦也

200111 且王者之不作 未有疏於此時者也 民之憔悴於虐政 未有甚 於此時者也 飢者 易爲食 渴者 易爲飮

200112 孔子曰 德之流行 速於置郵而傳命

200113 當今之時 萬乘之國 行仁政 民之悅之 猶解倒懸也 故事半古之人 功必倍之 惟此時爲然

200201 公孫丑問曰 夫子加齊之卿相 得行道焉 雖由此覇王 不異矣 如此則動心 否乎 孟子曰 否我四十不動心

200202 曰若是則夫子過孟賁 遠矣 曰是不難 告子 先我不動心

200203 曰不動心 有道乎 曰有

200204 北宮之養勇也 不부요 不目逃 思以一毫挫於人 若撻之於市朝 不受於褐寬博 亦不受於萬乘之君 視刺萬乘之君 若刺褐夫 無嚴諸侯 惡聲至 必反之

200205 孟施舍之所養勇也 曰 視不勝 猶勝也 量敵而後進 慮勝而後會 是畏三軍者也 舍豈能爲必勝哉 能無懼而已矣

200206 孟施舍 似曾子 北宮似子夏 夫二子之勇 未知其孰賢 然而孟施舍 守約也

200207 昔者 曾子謂子襄曰 子好勇乎 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 自反而不縮 雖褐寬博 吾不焉 自反而縮 雖千萬人 吾往矣

200208 孟施舍之守氣 又不如曾子之守約也

200209 曰敢問夫子之不動心 與告子之不動心 可得聞與 告子曰 不得於言 勿求於心 不得於心 勿求於氣 不得於心 勿求於氣 可不得於言 勿求於心 不可 夫志 氣之帥也 氣體之充也 夫志至焉 氣次焉 故曰 持其志 無暴其氣

200210 旣曰 志至焉 氣次焉 又曰 持其志 無暴其氣者 何也 曰志壹 則動氣 氣壹則動志也 今夫 蹶者趨者 是氣也而反動其心

200211 敢問夫子 惡乎長 曰我知言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200212 敢問何爲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

200213 其爲氣也 至大至剛 以直養而無害 則塞於天地之間

200214 其爲氣也 配義與道 無是

200215 是集義所生者 非義襲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於心則矣 我故 曰告子未嘗知義 以其外之也

200216 必有事焉而勿正 心勿忘 勿助長也 無若宋人然 宋人 有閔其苗 之不長而之者 芒芒然歸 謂其人 曰今日 病矣 予助苗長矣 其子 趨而往視之 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 以爲無益而舍之者 不耘苗者也 助之長者 苗者也 非徒無益 而又害之

200217 何謂知言 曰辭 知其所蔽 淫辭 知其所陷 邪辭 知其所離 遁辭 知其所窮 生於其心 害於其政 發於其政 害於其事 聖人 復起 必從吾言矣

200218 宰我子貢 善爲說辭  牛閔子顔淵 善言德行 孔子兼之 曰我於辭命則不能也 然則夫子 旣聖矣乎

200219 曰惡 是何言也 昔者 子貢 問於孔子曰 夫子 聖矣乎 孔子曰 聖則吾不能 我學不厭而敎不倦也 子貢曰 學不厭 智也 敎不倦 仁也 仁且智 夫子 旣聖矣 夫聖 孔子 不居 是何言也

200220 昔者 竊聞之 子夏子游子張 皆有聖人之一體  牛閔子顔淵 則具體而微 敢問所安

200221 曰姑舍是

200222 曰伯夷伊尹何如 曰不同道 非其君不事 非其民不使 治則進 亂則退 伯夷也 何事非君 何使非民 治亦進 亂亦進 伊尹也 可以仕則仕 可以止則止 可以久則久 可以速則速 孔子也 皆古聖人也 吾未能有行焉 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200223 伯夷伊尹 於孔子 若是班乎 曰否 自有生民而來 未有孔子也

200224 曰然則有同與 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 皆能以朝諸侯有天下 行一不義 殺一不辜而得天下 皆不爲也 是則同

200225 曰敢問其所以異 曰宰我子貢有若 智足以知聖人 不至阿其所好

200226 宰我曰 以予觀於夫子 賢於堯舜遠矣

200227 子貢曰 見其禮而知其政 聞其樂而知其德 由百世之後 等百世之王 莫之能違也 自生民以來 未有夫子也

200228 有若 曰豈惟民哉 麒麟之於走獸 鳳凰之於飛鳥 太山之於邱河海之於行類也 聖人之於民 易類也 出於其類 拔乎其自生民以來 未有盛乎孔子也

200301 孟子曰 以力假仁者覇 覇必有大國 以德行仁者王 王不待大 湯以七十里 文王以百里

200302 以力服人者 非心服也 力不贍也 以德服人者 中心悅而誠服也 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詩云自西自東 自南自北 無思不服 此之謂也

200401 孟子曰 仁則榮 不仁則辱 今惡辱而居不仁 是猶惡濕而居下也

200402 如惡之 莫如貴德而尊士 賢者在位 能者在職 國家閒暇 及是時 明其政刑 雖大國 必畏之矣

200403 詩云 天之未陰雨 徹彼桑土 綢목유戶 今此下民 或敢侮予 孔子曰 爲此詩者 其知道乎 能治其國家 誰敢侮之

200404 今國家閒暇 及是時 般樂怠敖 是自求禍也

200405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200406 詩云 永言配命 自求多福 太甲曰 天作孼猶可違 自作孼不可活 此之謂也

200501 孟子曰 尊賢使能 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 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200502 市廛而不征 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 皆悅而願藏於其市矣

200503 關譏而不征則天下之旅 皆悅而願出於其路矣

200504 耕者助而不稅則天下之農 皆悅而願耕於其野矣

200505 廛無夫里之布則天下之民 皆悅而願爲之氓矣

200506 信能行此五者則隣國之民 仰之若父母矣 率其子弟 攻其父母 自生民以來 未有能濟者也 如此則無賊於天下 無賊於天下者 天吏也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200507 孟子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00508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 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 可運於掌上

200509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 皆有출척惻隱之心 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 非所以要譽於鄕黨朋友也 非惡其聲而然也

200510 由是觀之 無惻隱之心 非人也 無羞惡之心 非人也 無辭讓之心 非人也 無是非之心 非仁也

200511 惻隱之心 仁之端也 羞惡之心 義之端也 辭讓之心 禮之端也 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

200512 人之有是四端也 猶其有四體也 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 自賊者也 謂其君不能者 賊其君者也

200513 凡有四端於我者 知皆擴而充之矣 若火之始然 泉之始達 苟能充之 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 不足以事父母

200601 孟子曰 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 矢人惟恐不傷人 函人惟恐傷人 巫匠亦然 故術不可不愼也

200602 孔子曰 里仁爲美 擇不處仁 焉得智 夫仁天之尊爵也 人之安宅也 莫之禦而不仁 是不智也

200603 不仁不智 無禮無義 人役也 人役而恥爲役 由弓人而恥爲弓 矢人而恥爲矢也

200604 如恥之 莫如爲仁

200605 仁者如射 射者正己而後發 發而不中 不怨勝己者 反求諸己而已矣

200606 孟子曰 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200607 禹聞善言則拜

200608 大舜有大焉 善與人同 舍己從人 樂取於人 以爲善

200609 自耕稼陶漁 以至爲帝 無非取於人者

200610 取諸人以爲善 是與人爲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

200701 孟子曰 伯夷非其君不事 非其友不友 不立於惡仁之朝 不與惡人言 立於惡人之朝 與惡人言 如以朝衣朝冠 坐於塗炭 推惡惡之心 思與鄕人立 其冠不正 望望然去之 若將焉 是故諸侯雖有善其辭命而至者 不受也 不受也者 是亦不屑就已

200702 柳下惠不羞君 不卑小官 進不隱賢 必以其道 遺佚而不怨 窮而不憫 故曰爾爲爾 我爲我 雖袒於我側 爾焉能我哉 故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 援而止之而止 援而止之而止者 是亦不屑去已

200703 孟子曰 伯夷隘 柳下惠不恭 隘與不恭君子不由也

 

21.公孫丑章句下

 

210101 孟子曰 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210102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環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而攻之 必有得天時者矣 然而不勝者 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210103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堅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10104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國不以山谿之險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 親戚畔之 多助之至 天下順之

210105 以天下之所順 攻親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戰 戰必勝矣

210201 孟子將朝王 王使人來曰寡人如就見者也 有寒疾不可以風 朝將視朝 不識 可使寡人 得見乎 對曰不幸而有疾 不能造朝

210202 明日出吊於東郭氏 公孫丑曰 昔者辭以病 今日吊 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 今日愈 如之何不吊

210203 王使人問疾 醫來 孟仲子對曰 昔者有王命 有采薪之憂 不能造朝 今病少愈 趨造於朝 我不識 能至否乎 使數人 要於路曰 請必無歸而造於朝

210204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內則父子 外則君臣 人之大倫也 父子主恩 君臣主敬 丑見王之敬子也 未見所以敬王也 曰惡 是何言也 齊人 無以仁義與王言者 豈以仁義爲不美也 其心曰是何足與言仁義也云爾 則不敬莫大乎是 我非堯舜之道 不敢以陳於王前 故齊人 莫如我敬王也

210205 景子曰否 非此之謂也 禮曰父召無諾 君命召不俟駕 固將朝也 聞王命而遂不果 宜與夫禮 若不相似然

210206 曰豈謂是與 曾子曰 晉楚之富不可及也 彼以其富 我以吾仁 彼以其爵 我以吾義 吾何慊乎哉 夫豈不義而曾子言之 是或一道也 天下有達尊三 爵一齒一德一 朝廷莫如爵 鄕黨莫如齒 輔世長民莫如德 惡得有其一 以慢其二哉

210207 故將大有爲之君 必有所不召之臣 欲有謀焉則就之 其尊德樂道不如是 不足與有爲也

210208 故湯之於伊尹 學焉而後 臣之 故不勞而王 桓公之於觀衆 學焉而後臣之 故不勞而覇

210209 今天下地醜德齊 莫能相尙 無他 好臣其所敎而不好臣其所受敎

210210 湯之於伊尹 桓公之於管仲 則不敢召 管仲且猶不可召 而況不爲管仲者乎

210301 陳臻問曰 前日於齊 王兼金一百而不受 於宋七十鎰而受 於薛五十鎰而受 前日之不受是則 今日之受非也 今日之受是則 前日之不受非也 夫子必居一於此矣

210302 孟子曰皆是也

210303 當在宋也 予將有遠行 行者必以辭曰궤신 予何爲不受

210304 當在薛也 予有戒心 辭曰聞戒 故爲兵之 予何爲不受

210305 若於齊則未有處也 無處而之 是貨之也 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

210401 孟子之平陸 謂其大夫曰 子之持戟之士 一日而三失伍 則去之 否乎 曰不待三

210402 然則子之失伍也亦多矣 凶年饑歲 子之民 老羸轉於溝壑 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 曰此非距心之所得爲也

210403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爲之牧之者 則必爲之求牧與芻矣 求牧與芻而不得 則反諸其人乎 抑亦立而視其死與 曰此則距心之罪也

210404 他日見於王曰 王之爲都者 臣知五人焉 知其罪者 惟孔距心 爲王誦之 王曰此則寡人之罪也

210501 孟子謂지와曰 子之辭靈丘而請士師似也 爲其可以言也 今旣數月矣 未可以言與

210502 지와諫於王而不用 致爲臣而去

210503 齊人曰所以爲지와則善矣 所以自爲則吾不知也

210504 公都子以告

210505 曰吾聞之也 有官守者 不得其職則去 有言責者 不得其言則去 我無官守 我無言責也 則吾進退 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

210601 孟子爲卿於齊 出吊於 王使蓋大夫王驩 爲輔行 王驩 朝暮見 反齊 之路 未嘗與之言行事也

210602 公孫丑曰 齊卿之位 不爲小矣 齊 之路 不爲近矣 反之而未嘗與言行事何也 曰夫旣或治之 予何言哉

210701 孟子自齊葬於魯 反於齊 止於充虞請曰前日 不知虞之不肖 使虞敦匠事嚴 虞不敢請 今願竊有請也 木若以美然

210702 曰古者 棺槨無度 中古棺七寸 槨稱之 自天子達於庶人 非直爲觀美也 然後盡而人心

210703 不得不可以爲悅 無財不可以爲悅 得之爲有財 古之人 皆用之 吾何爲獨不然

210704 且比化者 無使土親膚 於人心 獨無

210705 吾聞之也 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

210801 沈同以其私問曰 燕可伐與 孟子曰可 子不得與人燕 子之不得受燕於子有仕於此 而子悅之 不告於王而私與之 吾子之祿爵 夫士也亦無王命而私受之於子 則可乎 何以異於是

210802 齊人伐燕 或問曰 勸齊伐燕 有諸 曰未也 沈同問燕可伐與 吾應之曰可 彼然而伐之也 彼如曰 孰可以伐之 則將應之曰爲天吏則可以伐之 今有殺人者 或問之曰 人可殺與 則將應之曰可 彼如曰 孰可以殺之 則將應之曰爲士師則可以殺之 今以燕伐燕 何爲勸之哉

210901 燕人畔 王曰吾甚慙於孟子

210902 陳賈曰王無患焉 王自以爲與周公孰仁且智 王曰惡 是何言也 曰周公使管叔監殷 管叔以殷畔 知而使之 是不仁也 不知而使之 是不智也 仁智周公未之盡也 而況於王乎 賈請見而解之

210903 見孟子問曰 周公何人也 曰古聖人也 曰使管叔監殷 管叔以殷畔也 有諸 曰然 曰 周公知其將畔而使之與 曰不知也 然則聖人且有過與 曰周公弟也 管叔兄也 周公之過 不亦宜乎

210904 且古之君子 過則改之 今之君子 過則順之 古之君子 其過也如日月之食 民皆見之 及其更也 民皆仰之 今之君子 豈徒順之 又從而爲之辭

211001 孟子致爲臣而歸

211002 王就見孟子曰 前日願見而不可得 得侍同朝甚喜 今又棄寡人而歸 不識 可以繼此而得見乎 對曰不敢請耳 固所願也

211003 他日王謂時子曰 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 養弟子以萬鍾 使諸大夫國人 皆有所矜式 子( )爲我言之

211004 時子因陳子而以告孟子 陳子以時子之言 告孟子

211005 孟子曰 然夫時子惡知其不可也 如使予欲富 辭十萬而受萬 是爲欲富乎

211006 季孫曰異哉 子叔疑 使己爲政 不用則亦已矣 又使其子弟爲卿 人亦孰不欲富貴 而獨於富貴之中 有私龍斷焉

211007 古之爲市者 以其所有 易其所無者 有司者治之耳 有賤丈夫焉 必求龍斷而登之 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人皆以爲賤故 從而征之 征商自此賤丈夫始矣

211008 孟子去齊 宿於晝

211009 有欲爲王留行者 坐而言 不應 隱而臥

211010 客不悅曰 弟子齊宿而後敢言 夫子臥而不聽 請勿復敢見矣 曰坐 我明語子 昔者魯繆公 無人乎子思之側 則不能安子思 泄柳申詳 無人乎繆公之側 則不能安其身

211011 子爲長者慮而不及子思 子絶長者乎 長者絶子乎

211101 孟子去齊 尹士語人曰不識王之不可以爲湯武則是不明也 識其不可 然且至則是干澤也 千里而見王 不遇 故去 三宿而後出晝 是何濡滯也 士則玆不悅

211102 高子以告

211103 曰夫尹士 惡知予哉 千里而見王 是予所欲也 不遇 故去豈予所欲哉 予不得已也

211104 予三宿而出晝 於予心 猶以爲速 王庶幾改之 王如改諸 則必反予

211105 夫出晝而王不予追也 予然後浩然有歸志 予雖然 豈舍王哉 王由足用爲善 王如用予 則豈徒齊民安 天下之民擧安 王庶幾改之 予日望之

211106 予豈若是小丈夫然哉 諫於其君而不受則怒 행행然見於其面 去則窮日之力而後宿哉

211107 尹士聞之曰 士誠小人也

211201 孟子去齊 充虞路問曰 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前日虞聞諸夫子 曰君子不怨天 不尤人

211202 曰彼一時 此一時也

211203 五百年 必有王者興 其間必有名世者

211204 由周而來 七百有餘世矣 以其數則過矣 以其時考之則可矣

211205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 如欲平治天下 當今之世 舍我其誰也 吾何爲不豫哉

211301 孟子去齊居休 公孫丑問曰 仕而不受祿 古之道乎

211302 曰非也於崇 吾得見王 退而有去志 不欲變 故不受也

211303 繼而有師命 不可以請 久於齊 非我志也..

 

30. 文公章句上

 

300101  文公爲世子 將之楚 過宋而見孟子

300102 孟子 道性善 言必稱堯舜

300103 世子自楚反 復見孟子 孟子曰 世子疑吾言乎 夫道一而已矣

300104 謂齊景公曰 彼丈夫也 我丈夫也 吾何畏彼哉 顔淵曰 舜何人也 予何人也 有爲者亦若是 公明儀曰 文王我師也 周公豈欺我哉

300105  絶長補短 將五十里也 猶可以爲善國 書曰若藥不暝眩 厥疾不

300201  定公薨 世子謂然友曰 昔者 孟子嘗與我言於宋 於心終不忘 今也不幸 至於大 故 吾欲使子問於孟子然後 行事

300202 然友之鄒 問於孟子 孟子曰 不亦善乎 親喪固所自盡也 曾子曰 生事之以禮 事葬之以禮 祭之以禮 可謂孝矣 諸侯之禮 吾未之學也 雖然吾嘗聞之矣 三年之喪 齊疏之服 粥之食 自天子達於庶人 三代共之

300203 然友反命 定爲三年之喪 父兄百官 皆不欲曰 吾宗國魯先君 莫之行 吾先君亦莫之行也 至於子之身而反之不可 且志曰喪祭從先祖 曰吾有所受之也

300204 謂然友曰 吾他日未嘗學問 好馳馬試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 恐其不能盡於大事 子爲我問孟子 然友復之鄒 問孟子 孟子曰 然不可以他求者也 孔子曰 君薨 聽於粥 面深墨 卽位而哭 百官有司 莫敢不哀 先之也 上有好者 下必有甚焉者矣 君子之德風也 小人之德草也 草上之風必偃 是在世子

300205 沿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誠在我 五月居廬 未有命戒 百官族人 可謂曰知 及至葬 四方 來觀之 顔色之戚 哭泣之哀 吊者大悅

300301  文公 問爲國

300302 孟子曰 民事不可緩也 詩云 晝爾于茅 宵爾索도 극其乘屋 其始播百穀

300303 民之爲道也 有恒産者 有恒心 無恒産者 無恒心 苟無恒心 放邪侈 無不爲已 及陷乎罪然後 從而刑之 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爲也 是故賢君必恭儉 禮下 取於民 有制

300304 陽虎曰 爲富不仁也 爲仁不富矣

300305 夏后氏五十而貢 殷人七十而助 周人百畝而徹 其實皆什一也 徹者徹也 助者藉也

300306 龍子曰 治地莫善於助 莫不善於貢 貢者校數歲之中 以爲常 樂歲粒米狼戾 多取之而不爲虐 則寡取之 凶年糞其田而不足 則必取盈焉 爲民父母 使民혜혜然將終歲勤動 不得以養其父母 又稱貸而益之 使老稚轉乎丘壑 惡在其爲民父母也

300307 夫世祿  固行之矣

300308 詩云 雨我公田 遂及我私 惟助爲有公田 由此觀之 雖周亦助也

300309 設爲庠序學校 以敎之 庠者養也 校者 敎也 序者 射也 夏曰敎 殷曰序 周曰庠 學則三代共之 皆所以明人倫也 人倫 明於上 小民 親於下

300310 有王者起 必來取法 是爲王者師也

300311 詩云 周雖舊邦 其命維新 文王之謂也 子力行之 亦以新子之國

300312 使畢戰 問井地 孟子曰 子之君 將行仁政 選擇而使子 子必勉之 夫仁政 必自經界始 經界 不正 井地不均 穀祿不平 是故 暴君汚吏 必慢其經界 經界旣正 分田制祿 可坐而定也

300313  壤地小 將爲君子焉 將爲野人焉 無君子 莫治野人 無野人 莫養君子

300314 請野九一而助 國中什一 使自賦

300315 卿以下 必有圭田 圭田 五十畝

300316 餘夫 二十五畝

300317 死徙 無出鄕 鄕田同井 出入 相友 守望 相助 疾病 相扶持 則百姓 親睦

300318 方里而井 井九百畝 其中 爲公田 八家皆私百畝 同養公田 公事畢然後 敢治私事 所以別野人也

300319 此其大略也 若夫潤澤之則在君與子矣

300401 有爲神農之言者 許行 自楚之 踵門而告文公曰 遠方之人 聞君行仁政 願受一廛而爲氓 文公 與之處 其徒數十人 皆衣褐 곤구織席 以爲食

300402 陳良之徒陳相 與其弟辛 負뇌사而自宋之 曰聞君行聖人之政 是亦聖人也 願爲聖人氓

300403 陳相 見許行而大悅 盡棄其學而學焉 陳相 見孟子 道許行之言曰  君則誠賢君也 雖然 未聞道也 賢者 與民竝耕而食 饔而治今也  有倉府庫 則是 民而以自養也 惡得賢

300404 孟子曰 許子 必種粟而後 食乎 曰然許子 必織布而後 衣乎 曰否 許子 衣褐 許子 冠乎 曰冠 曰奚冠 曰冠素 曰自織之與 曰否 以粟易之 曰許子 奚爲不自織 曰害於耕 曰許子 以釜甑以鐵耕乎 曰然自爲之與 曰否 以粟易之

300405 以粟易械器者 不爲陶冶 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 豈爲農夫哉 且許子 何不爲陶冶 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 何爲紛紛然與百工交易 何許子之不憚煩 曰百工之事 固不可耕且爲也

300406 然則治天下 獨可耕且爲與 有大人之事 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爲備 如必自爲而後 用之 是率天下而路也 故曰 或勞心 或勞力 勞心者 治人 勞力者 治於人 治於人者 食人 治人者 食於人 天下之通義也

300407 當堯之時 天下猶未平 洪水橫流 氾濫於天下 草木暢茂 禽獸繁殖 五穀不登 禽獸人 獸蹄鳥跡之道 交於中國 堯獨憂之 擧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 益烈山澤而焚之 禽獸逃匿 禹疏九河 而注諸海 決汝漢 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 中國可得而食也 當是時也 禹八年於外 三過其門而不入 雖欲耕得乎

300408 后稷敎民稼穡 樹藝五穀 五穀熟而民人育 人之有道也 飽食煖衣 逸居而無敎 則近於禽獸 聖人有憂之 使契爲司徒 敎以人倫 父子有親 君臣有義 夫婦有別 長幼有序 朋友有信 放勳 曰勞之來之 匡之直之 輔之翼之 使自得之 又從而振德之 聖人之憂民如此而暇耕乎

300409 堯以不得舜爲己憂 舜以不得禹皐陶爲己憂 夫以百畝之不易爲己憂者 農夫也

300410 分人以財 謂之惠 敎人以善 謂之忠 爲天下得人者 謂之仁 是故以天下與人易 爲天下得人難

300411 孔子曰 大哉 堯之爲君也 惟天爲大 惟堯則之 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君哉舜也 巍巍乎 有天下而不與焉 堯舜之治天下 豈無所用心哉 亦不用於耕耳

300412 吾聞用夏變夷者 未聞變於夷者也 陳良 楚産也 悅周公仲尼之道 北學於中國 北方之學者 未能或之先也 彼所謂豪傑之士也 子之兄弟事之數十年 師死而遂倍之

300413 昔者 孔子沒 三年之外門人 治任將歸 入揖於子貢 相而哭 皆失聲然後 歸子貢 反築室於場 獨居三年然後 歸他日 子夏子張子游 以有若似聖人 欲以所事 孔子 事之 彊曾子 曾子曰 不可 江漢以濯之 秋陽以暴之 고고乎不可尙已

300414 今也 南蠻舌之人 非先王之道 子倍子之師而學之 亦異於曾子矣

300415 吾聞出於幽谷 遷于喬木者 未聞下喬木而 入於幽谷者

300416 魯頌 曰戎狄是膺 荊舒是懲 周公 方且膺之 子是之學 亦爲不善變矣

300417 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 國中 無僞 雖使五尺之童適市 莫之或欺 布帛長短 同則賈相若 麻縷絲絮輕重 同則賈相若 五穀多寡同則賈相若 大小同則賈相若

300418 曰夫物之不齊 物之情也 或相倍或相什伯 或相千萬 子比而同之 是亂天下也 巨同賈 人豈爲之哉 從許子之道 相率而爲僞者也 惡能治國家

300501 墨者夷之 因徐而求見孟子 孟子曰 吾固願見 今吾尙病 病愈我且往見 夷子不來

300502 他日又求見孟子 孟子曰 吾今則可以見矣 不直則道不見 我且直之 吾聞夷子墨者 墨之治喪也 以薄爲其道也 夷子思以易天下 豈以爲非是而不貴也 然而夷子葬其親厚 則是以所賤事親也

300503 徐子以告夷子 夷子曰 儒者之道 古之人 若保赤子 此言何謂也 之則以爲愛無差等 施由親始 徐子以告孟子 孟子曰 夫夷子信以爲人之親其兄之子 爲若親其隣之赤子乎 彼有取爾也 赤子匍匐將入井 非赤子之罪也 且天之生物也 使之一本 而夷子二本故也

300504 蓋上世嘗有不葬其親者 其親死則擧而委之於壑 他日過之 狐狸食之 蠅之 其체 예而不視 夫也 非爲人中心達於面目 蓋歸反나리而掩之 掩之誠是也 則孝子仁人之掩其親 亦必有道矣

300505 徐子以告夷子 夷子憮然爲間曰命之矣..

 

31.文公章句下

 

310101 陳代曰 不見諸候 宜若小然 今一見之 大則以王 小則以覇 且志 曰枉尺而直尋 宜若可爲也

310102 孟子曰 昔齊景公 田招虞人以旌 不至 將殺之 志士 不忘在溝壑 勇士 不忘喪其元

孔子 奚取焉 取非其招不往也 如不待其招而往 何哉

310103 且夫枉尺而直尋者 以利言也 如以利則枉尋直尺而利 亦可爲與

310104 昔者 趙簡子使王良 與嬖奚乘 終日而不獲一禽 嬖奚反命曰 千下之賤工也 或以告王良 良曰 請復之 彊而後 可一朝而獲十禽 嬖奚反命曰 天下之良工也 簡子曰 我使掌與女乘 謂王良 良不可曰 吾爲之範我馳驅 終日不獲一 爲之詭遇 一朝而獲十 詩云 不失其馳 舍矢如破 我不貫與小人乘 請辭

310105 御者 且羞與射者比 比而得禽獸 雖若丘陵 弗爲也 如枉道而從彼 何也 且子過矣 枉己者 未有能直人者也

310201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 豈不誠大丈夫哉 一怒而諸侯懼 安居而天下熄

310202 孟子曰 是焉得爲大丈夫乎 子未學禮乎 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 往送之門 戒之曰 往之女家 必敬 必戒 無違夫子 以順爲正者 妾婦之道也

310203 居天下之廣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與 民由之 不得志 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

310301 問曰 古之君子 仕乎 孟子曰 仕傳曰 孔子三月無君 則皇皇如也 出疆 必載質 公明儀曰 古之人 三月無君則吊

310302 三月無君則吊 不以急乎

310303 曰士之失位也 猶諸侯之失國家也 禮曰 諸侯耕助 以供盛 夫人 蠶以爲衣服 犧牲不成 盛不潔 衣服不備 不敢以祭 惟士無田則亦不祭 牲殺器皿衣服 不備 不敢以祭 則不敢以宴 亦不足吊乎

310304 出疆 必載質何也

310400 曰士之仕也 猶農夫之耕也 農夫豈爲出疆 舍其뇌사哉 曰晉國 亦仕國也 未嘗聞仕 如此其急 仕如此其急也 君子之難仕 何也 曰丈夫生而願爲之有室 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 父母之心 人皆有之 不待父母之命 媒之言 鑽穴隙相窺 踰牆相從則父母國人 皆賤之 古之人 未嘗不欲仕也 又惡不由其道 不由其道而往者 與鑽穴隙之類也

310501 彭更問曰 後車數十乘 從者數百人 以傳食於諸侯 不以泰乎 孟子曰 非其道則 一簞食 不可受於人 如其道則舜受堯之天下 不以爲泰 子以爲泰乎

310502 曰否 士無事而食 不可也

310503 曰 子不通功易事 以羨補不足 則農有餘粟 女有餘布 子如通之 則匠輪輿 皆得食於子 於此有人焉 入則孝 出則悌 守先王之道 以待後之學者 而不得食於子 子何尊匠輪輿而輕爲仁義者哉

310504 匠輪輿 其志將以求食也 君子之爲道也 其志亦將以求食與 曰子何以其志爲哉 其有功於子 可食而食之矣 且子 食志乎 食功乎 曰食志

310505 曰有人於此 毁瓦畵其志將以求食也 則子食之乎 曰否 曰然則子非食志也 食功也

310601 萬章問曰 宋小國也 今將行王政 齊楚惡而伐之則如之何

310602 孟子曰 湯居與葛爲隣 葛伯放而不祀 湯使人問之曰 何爲不祀 曰無以供犧牲也 湯使遣之牛羊 葛伯食之 又不以祀 湯又使人問之曰 何爲不祀 曰無以供자재盛也 湯使衆 往爲之耕 老弱饋食 葛伯帥其民 要其有酒食黍稻者 奪之 不授者殺之 有童子以黍肉餉 殺而奪之 書曰葛伯仇餉 此之謂也

310603 爲其殺是童子而征之 四海之內 皆曰非富天下也 爲匹夫匹婦 復讐也

310604 湯始征 自葛載 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 東面而征 西夷怨 南面而征 北狄怨 曰奚爲後我 民之望之 若大旱之望雨也 歸市者弗止 芸者不變 誅其君而弔其民 如時雨降 民大悅 書曰我后 后來其無罰

310605 有攸不爲臣 東征綏厥士女 匪厥玄黃紹我周王見休 惟臣附于大邑周 其君子 實玄黃於匪 以迎其君子 其小人簞食漿 以迎其小人 救民於水火之中 取其殘而已矣

310606 太誓 曰我武惟揚 侵宇之彊 則取于殘 殺伐用張 于湯有光

310607 不行王政云爾 苟行王政 四海之內 皆擧首而望之 欲以爲君 齊楚雖大 何畏焉

310701 孟子謂戴不勝曰 子欲子之王之善與 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於此 欲其子之齊語也 則使齊人傅諸 使楚人傅諸 曰使齊人傅之 曰一齊人 傅之 衆楚人 之 雖日撻而求其齊也 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莊嶽之數年 雖日撻而求其楚 亦不可得矣

310702 子謂薛居州善士也 使之居於王所 在於王所者 長幼卑尊 皆薛居州也 王誰與爲不善 在王所者 長幼卑尊 皆非薛居州也 王誰與爲善 一薛居州 獨如宋王 何

310801 公孫丑問曰 不見諸侯 何義 孟子曰 古者 不爲臣 不見

310802 段干木 踰垣而之 泄柳 閉門而不納 是皆已甚 迫斯可以見矣

310803 陽貨 欲見孔子而惡無禮 大夫有賜於士 不得受於其家 則往拜其門 陽貨 孔子之亡也 而饋孔子蒸豚 孔子亦其亡也 而往拜之 當是時 陽貨先 豈得不見

310804 曾子曰 脅諂笑 病于夏畦 子路曰 未同而言 觀其色 난난然 非由之所知也 由是觀之 則君子之所養 可知已矣

310901 戴盈之曰 什一 去關市之征 今玆未能 請輕之 以待來年然後已 何如

310902 孟子曰 今有人 日攘其隣之者 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 曰請損之 月攘一以待來年然後已

310903 如知其非義 斯速已矣 何待來年

311001 公都子曰 外人 皆稱夫子好辯 敢問何也 孟子曰 予豈好辯哉 予不得已也 天下之生 久矣一治一亂

311002 當堯之時 水逆行 氾濫於中國 蛇龍居之 民無所定 下者爲巢 上者爲營窟 書曰 水警余 水者 洪水也

311003 使禹治之 禹掘地而注之海 驅蛇龍而放之菹 水由地中行 江淮河漢是也 險阻旣遠 鳥獸之害人者 消然後 人得平土而居之

311004 堯舜旣沒聖人之道衰 暴君代作 壞宮室以爲池 民無所安息 棄田以爲園 使民不得衣食 邪說暴行又作 園 유오池沛澤 多而禽獸至 及紂之身 天下又大亂

311005 周公相武王 誅紂 伐奄三年 討其君 驅飛廉於海隅而戮之 滅國者五十 驅虎豹犀象而遠之 天下大悅 書曰 丕顯哉 文王謨 丕承哉 武王烈 佑啓我後人 咸以正無缺

311006 世衰道微 邪說暴行 有作 臣弑其君者 有之 子弑其父者 有之

311007 孔子懼作春秋 春秋 天子之事也 是故 孔子曰 知我者 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 其惟春秋乎

311008 聖王不作 諸侯放恣 處士橫議 楊朱墨翟之言 盈天下 天下之言 不歸楊則歸墨 楊氏 爲我 是無君也 墨氏 兼愛 是無父也 無父無君 是禽獸也 公明儀曰 有肥肉 有肥馬 民有飢色野有餓此率獸而食人也 楊墨之道 不息孔子之道不著 是邪說 誣民 充塞仁義也 仁義充塞 則率獸食人 人將相食

311009 吾爲此懼 閑先聖之道 距楊墨 放淫辭 邪說者不得作 作於其心 害於其事 作於其事 害於其政 聖人復起 不易吾言矣

311010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 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 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311011 詩云 戎狄是膺 荊舒是懲 則莫我敢承 無父無君 是周公所膺也

311012 我亦欲正人心 息邪說 距行 放淫辭 以承三聖者 豈好辯哉 予不得已也

311013.能言距楊墨者 聖人之徒也

311101 匡章曰陳仲子 豈不誠廉士哉 居於陵 三日不食 耳無聞 目無見也 井上有李 食實者過半矣 匍匐往將食之 三咽然後 耳有聞 目有見

311102 孟子曰 於齊國之士 吾必以仲子 爲巨擘焉雖然 仲子 惡能廉 充仲子之操 則蚓而後可者也

311103 夫蚓上食槁壤 下飮黃泉 仲子所居之室 伯夷之所築與 抑亦盜之所築與 所食之粟 伯夷之所樹與 抑亦盜之所樹與 是未可知也

311104 曰是何傷哉 彼身織벽로 以易之也

311105 曰仲子 齊之世家也 兄戴 蓋祿萬鐘 以兄之祿 爲不義之祿而不食也 以兄之室 爲不義之室而 不居也 兄離母 處於於陵 他日 歸則有饋其 兄生鵝者 己頻曰 惡用是역역者爲哉 他日其母殺是鵝也 與之食之 其兄 自外至曰 是예 예之肉也 出而

311106.以母則不食 以妻則食之 以兄之室則弗居 以於陵則居之 是尙爲能充其類也乎 若仲子者 蚓而後 充其操者也..

 

40.離婁章句上

 

400101 孟子曰 離婁之明 公輸子之巧 不以規矩 不能成方員 師曠之聰 不以六律 不能正五音 堯舜之道 不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下

400102 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 不可法於後世者 不行先王之道也

400103 故曰徒善不足以爲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

400104 詩云不愆不忘 率由舊章 遵先王之法而過者 未之有也

400105 聖人旣竭目力焉 繼之以規矩準繩 以爲方員平直 不可勝用也 旣竭耳力焉 繼之以六律 正五音 不可勝用也 旣竭心思焉 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400106 故曰爲高必因丘陵 爲下 必因川澤 爲政 不因先王之道 可謂智乎

400107 是以惟仁者 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 是播其惡於衆也

400108 上無道揆也 下無法守也 朝不信道 工不信度 君子犯義 小人犯刑 國之所存者幸也

400109 故曰城郭不完 兵甲不多 非國之災也 田野不貨財不聚 非國之害也 上無禮下無學 賊民興 喪無日矣

400110 詩曰天之方蹶 無然泄泄

400111 泄泄猶沓沓也

400112 事君無義 進退無禮 言則非先王之道者猶沓沓也

400113.故曰責難於君謂之恭 陳善閉邪謂之敬 吾君不能謂之賊

400201 孟子曰 規矩方圓之至也 聖人人倫之至也

400202 欲爲君 盡君道 欲爲臣 盡臣道 二者 皆法堯舜而已矣 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君 不敬其君者也 不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 賊其民者也

400203 孔子曰 道二 仁與不仁而已矣

400204 暴其民甚則身殺亡國 不甚則身危國削 名之曰幽雖孝子慈孫 百世不能改之

400205.詩云殷鑒不遠 在夏后之世 此之謂也

400301 孟子曰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 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400302 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

400303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諸侯不仁 不保社稷 卿大夫不仁 不保宗廟 士庶人不仁 不保四體

400304.今惡死亡而樂不仁 是猶惡醉而强酒

400401 孟子曰 愛人不親 反其仁 治人不治 反其智 禮人不答 反其敬

400402 行有不得者 皆反求諸己 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400403.詩云永言配命 自求多福

400500 孟子曰 人有恒言 皆曰天下國家 天下之本在國 國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400600 孟子曰 爲政不難 不得罪於巨室 巨室之所慕 一國慕之 一國所慕 天下慕之 故沛然德敎 溢乎四海

400701 孟子曰 天下有道 小德役大德 小賢役大賢 天下無道 小役大 弱役强 斯二者天也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400702 齊景公曰 旣不能令 又不受命 是絶物也 涕出而女於吳

400703 今也小國師大國而恥受命焉 是猶弟子而恥受命於先師也

400704 如恥之莫若師文王 師文王 大國五年 小國七年 必爲政於天下矣

400705 詩云商之孫子 其麗不億 上帝旣命 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 天命靡常 殷士膚敏 將于京 孔子曰 仁不可爲衆也 夫國君好仁 天下無敵

400706.今也欲無敵於天下而不以仁 猶執熱而不以濯也 詩云誰能執熱 逝不以濯

400801 孟子曰 不仁者可與言哉 安其危而利其樂其所以亡者 不仁而可與言 則何亡國敗家之有

400802 有孺子歌曰 滄浪之水淸兮 可以濯我纓 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我足

400803 孔子曰 小子聽之 淸斯濁纓 濯斯濯足矣 自取之也

400804 夫人必自侮然後 人侮之 家必自毁而後 人毁之 國必自伐而後 人伐之

400805.太甲曰 天作孼猶可違 自作孼不可活 此之謂也

400901 孟子曰 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 所欲與之聚之 所惡勿施爾也

400902 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 獸之走壙也

400903 故爲淵歐魚者 獺也 爲叢歐爵者 也 爲湯武歐民者 桀與紂也

400904 今天下之君 有好仁者 則諸侯皆爲之歐矣 雖欲無王不可得已

400905 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 求三年之艾也 苟爲不畜 終身不得 苟不志於仁 終身憂辱 以陷於死亡

400906 詩云其何能淑 載胥及溺 此之謂也

401001 孟子曰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 自棄者不可與有爲也 言非禮義 謂之自暴也 吾身不能居仁由義 謂之自棄也

401002 仁人之安宅也 義人之安路也

401003 曠安宅而弗居 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401100 孟子曰 道在爾而求諸遠 事在易而求諸難 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401201 孟子曰 居下位而不獲乎上 民不可得而治也 獲於上有道 不信於友 弗獲於上矣 信於友有道 事親弗悅 弗信於友矣 悅親有道 反身不誠 不悅於親矣 誠身有道 不明乎善 不誠其身矣

401202 是故誠者天之道也 思誠者人之道也

401203.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 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401301 孟子曰 伯夷紂 居北海之濱 聞文王作興 曰( )歸乎來 吾聞西伯善養老者 太公紂 居東海之濱 聞文王作興 曰( )歸乎來 吾聞西伯 善養老者

401302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 是天下之父歸之也

401303.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 七年之內 必爲政於天下矣

401401 孟子曰 求也爲季氏宰 無能改於其德而賦粟倍他日 孔子曰 求非我徒也 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401402 由此觀之 君不行仁政而富之 皆棄於孔子者也 況於爲之强戰 爭地以戰 殺人盈野 爭城以戰 殺人盈城 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 罪不容於死

401403.故善戰者服上刑 連諸侯者次之 草萊任土地者次之

401501 孟子曰 存乎人者 莫良於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惡 胸中正則眸子瞭焉 胸中不正則眸子

401502.聽其言也 觀其眸子 人焉( )

401600 孟子曰 恭者不侮人 儉者不奪人 侮奪人之君 惟恐不順焉 惡得爲恭儉 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爲哉

401701 淳于曰 男女授受不親禮與 孟子曰 禮也 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 是豺狼也 男女授受不親禮也 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401702 曰今天下溺矣 夫子之不援何也

401703.曰天下溺 援之以道 嫂溺援之以手 子欲手援天下乎

401801 公孫丑曰 君子之不敎子何也

401802 孟子曰 勢不行也 敎者必以正 以正不行 繼之以怒 繼之以怒則反夷矣 夫子敎我以正 夫子未出於正也 則是父子相夷也 父子相夷則惡矣

401803 古者易子而敎之

401804.父子之間不責善 責善則離 離則不祥莫大焉

401901 孟子曰 事孰爲大 事親爲大 守孰爲大 守身爲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 吾聞之 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 吾未之聞也

401902 孰不爲事 事親事之本也 孰不爲守 守身守之本也

401903 曾子養曾晳 必有酒肉 將徹 必請所與 問有餘 必曰有 曾晳死 曾元養曾子 必有酒肉 將徹 不請所與 問有餘 曰亡矣 將以復進也 此所謂養口體者也 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

401904.事親若曾子者可也

402000 孟子曰 人不足與適也 政不足間也 惟大人爲能格君心之非 君仁莫不仁 君義莫不義 君正莫不正 一正君而國正矣

402100 孟子曰 有不虞之譽 有求全之毁

402200 孟子曰 人之易其言也 無責耳矣

402300 孟子曰 人之患在好爲人師

402401 樂正子從於子敖之齊

402402 樂正子見孟子 孟子曰 子亦來見我乎 曰先生何爲出此言也 曰子來幾日矣 曰昔者 曰昔者則我出此言也 不亦宜乎 曰舍館未定 曰子聞之也 舍館定然後 求見長者乎

402403.曰克有罪

402500 孟子謂樂正子曰 子之從於子敖來 徒포철也 我不意子學古之道而以포철

402601 孟子曰 不孝有三 無後爲大

402602.舜不告而娶 爲無後也 君子以爲猶告也

402701 孟子曰 仁之實事親是也 義之實從兄是也

402702.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 樂之實樂斯二者 樂則生矣 生則惡可已也 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402801 孟子曰 天下大悅而將歸己 視天下悅而歸己 猶草芥也 惟舜爲然 不得乎親 不可以爲人 不順乎親 不可以爲子

402802.舜盡事親之道而 고수底豫  고수底豫而天下化  고수底豫而天下之爲父子者定 此之謂大孝..

 

41.離婁章句下

 

410101 孟子曰 舜生於諸馮 遷於負夏 卒於鳴條 東夷之人也

410102 文王生於岐周 卒於畢西夷之人也

410103 地之相去也 千有餘里 世之相後也 千有餘歲 得志行乎中國 若合符節

410104.先聖後聖 其揆一也

410201 子産聽鄭國之政 以其乘輿 濟人於溱洧

410202 孟子曰 惠而不知爲政

410203 歲十一月 徒成 十二月輿梁成 民未病涉也

410204 君子平其政 行人可也 焉得人人而濟之

410205.故爲政者 每人而悅之 日亦不足矣

410301 孟子告齊宣王曰 君之視臣如手足 則臣視君如腹心 君之視臣如犬馬 則臣視君如國人 君之視臣如土芥 則臣視君如寇讐

410302 王曰 禮爲舊君有服何如 斯可爲服矣

410303 曰諫行言聽 膏澤下於民 有故而去 則君使人導之出疆 又先於其所往 去三年不反然後 收其田里 此之謂三有禮焉 如此則爲輯服矣

410304.今也爲臣 諫則不行 言則不聽 膏澤不下於民 有故而去 則君搏執之 又極之於其所往 去之日 遂取其田里 此之謂寇讐 寇讐何服之有

410401 孟子曰 無罪而殺士 則大夫可以去 無罪而戮民 則士可以徙

410402.孟子曰 君仁莫不仁 君義莫不義

410500 孟子曰 非禮之禮 非義之義 大人不義

410600 孟子曰 中也養不中 才也養不才 故人樂有賢父兄也 如中也棄不中 才也棄不才 則賢不肖之相去其間 不能以寸

410700 孟子曰 人有不爲也而後 可以有爲

410800 孟子曰 言人之不善 當如後患何

410900 孟子曰 仲尼不爲已甚者

411000 孟子曰 大人者言不必信 行不必果 惟義所在

411100 孟子曰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11200 孟子曰 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 惟送死可以當大事

411301 孟子曰 君子深造之以道 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則居之安 居之安則資之深 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411302.孟子曰 博學而詳說之 將以反說約也

411400 孟子曰 以善服人者 未有能服人者也 以善養人然後 能服天下 天下不心服而王者 未之有也

411500 孟子曰 言無實不祥 不祥之實 蔽賢者當之

411601 徐子曰 仲尼稱於水曰 水哉水哉 何取於水也

411602 孟子曰 原泉混混 不舍晝夜 盈科而後進 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 是之取爾

411603.苟爲無本 七八月之間雨集 溝澮皆盈 其也 可立而待也 故聲聞過情 君子恥之

411701 孟子曰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 幾希 庶民去之 君子存之

411702.舜明於庶物 察於人倫 由仁義行 非行仁義也

411801 孟子曰 禹惡旨酒而好善言

411802 湯執中 立賢無方

411803 文王 視民如傷 望道而未之見

411804 武王 不泄邇 不忘遠

411805.周公 思兼三王 以施四事 其有不合者 仰而思之 夜以繼日 幸而得之 坐以待旦

411901 孟子曰 王者之迹熄而詩亡 詩亡然後 春秋作

411902 晉之乘楚之도올 魯之春秋一也

411903.其事則齊桓晉文 其文則史 孔子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

412001 孟子曰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小人之澤五世而斬

412002.予未得爲孔子徒也 予私淑諸人也

412100 孟子曰 可以取 可以無取 取傷廉 可以與 可以無與 與傷惠 可以死 可以無死 死傷勇

412201 蒙學射於之道 思天下 惟爲愈己 於是殺孟子曰 是亦有罪焉 公明儀曰 宜若無罪焉 曰薄乎云爾 惡得無罪

412202.鄭人使子濯孺子侵衛 衛使庾公之斯追之 子濯孺子曰 今日我疾作 不可以執弓 吾死矣夫 問其僕曰 追我者誰也 其僕曰庾公之斯也 曰吾生矣 其僕曰庾公之斯 衛之善射者也 夫子曰吾生何謂也 曰庾公之斯 學射於尹公之他 尹公之他 學射於我 夫尹公之他端人也 其取友必端矣 庾公之斯至曰 夫子何爲不執弓 曰今日我疾作 不可以執宮 曰小人學射於尹公之他 尹公之他學射於夫子 我不忍以夫子之道 反害夫子 雖然今日之事君事也 我不敢廢 抽矢輪 去其金 發乘矢而後反

412301 孟子曰 西子蒙不潔則 人皆掩鼻而過之

412302.雖有惡人 齊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412401 孟子曰 天下之言性也 則故而已矣 故者以利爲本

412402 所惡於智者 爲其鑿也 如智者 若禹之行水也 則無惡於智矣 禹之行水也 行其所無事也 如智者 亦行其所無事也 則智亦大矣

412403.天之高也 星辰之遠也 苟求其故 千歲之日至 可坐而致也

412501 公行子 有子之喪 右師往吊 入門 有進而與右師言者 有就右師之位而與右師言者

412502 孟子不與右師言 右師不悅曰 諸君子皆與驩言 孟子獨不與驩言 是簡驩也

412503.孟子聞之曰 禮朝廷不歷位而相與言 不踰階而相揖也 我欲行禮 子敖以我爲簡 不亦異乎

412601 孟子曰 君子所以異於人者 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 以禮存心

412602 仁者愛人 有禮者敬人

412603 愛人者人恒愛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412604 有人於此 其待我以橫逆 則君子必自反也 我必不仁也 必無禮也 此物奚宜至哉

412605 其自反而仁矣 自反而有禮矣 其橫逆由是也 君子必自反也 我必不忠

412606 自反而忠矣 其橫逆由是也 君子曰 此亦妄人也已矣 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 於禽獸又何難焉

412607.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 無一朝之患也 乃若所憂則有之 舜人也 我亦人也 舜爲法於天下 可傳於後世 我由未免爲鄕人也 是則可憂也 憂之如何 如舜而已矣 若夫君子所患則亡矣 非仁無爲也 非禮無行也 如有一朝之患 則君子不患矣

412701 禹稷 當平世 三過其門而不入 孔子賢之

412702 顔子當難世 居於陋巷 一簞食 一瓢飮 人不堪其憂 顔子不改其樂 孔子賢之

412703 孟子曰禹稷顔回同道

412704 禹思天下有溺者 由己溺之也 稷思天下有餓者 由己餓之也 是以 如是其急也

412705 禹稷顔子 易地則皆然

412706 今有同室之人 鬪者 救之 雖被髮纓冠而救之 可也

412707.鄕隣 有鬪者 被髮纓冠而往救之則惑也 雖閉戶 可也

412801 公都子曰 匡章通國 皆稱不孝焉 夫子與之遊 又從而禮貌之 敢問何也

412802 孟子曰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 惰其四肢 不顧父母之養 一不孝也 博奕好飮酒 不顧父母之養 二不孝也 好貨財私妻子 不顧父母之養 三不孝也 從耳目之欲 以爲父母戮 四不孝也 好勇鬪狼 以危父母 五不孝也 章子有一於是乎

412803 夫章子子父責善而不相遇也

412804 責善朋友之道也 父子責善 賊恩之大者

412805.夫章子豈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屬哉 爲得罪於父 不得近 出妻屛子 終身不養焉 其設心以爲不若是 是則罪之大者 是則章子已矣

412901 曾子居武城 有越寇 或曰寇至 ( )去諸 曰無寓人於我室 毁傷其薪木 寇退則曰 脩我牆屋 我將反 寇退 曾子反 左右曰 待先生如此之忠且敬也 寇至則先去 以爲民望 寇退則反 殆於不可 沈猶行 曰是非汝所知也 昔沈猶有負芻之禍 從先生者七十人 未有與焉

412902 子思居於衛 有齊寇 或曰寇至 ( )去諸 子思曰 如伋去 君誰與守

412903.孟子曰 曾子子思同道 曾子師也父兄也 子思臣也微也 曾子子思易地則皆然

413000 儲子曰 王使人夫子 果有異於人乎 孟子曰 何以異於人哉 堯舜與人同耳

413101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 其良人出則必酒肉而後反 其妻問所與飮食者則盡富貴也 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則必酒肉而後反 問其與飮食者 盡富貴也 而未嘗有顯者來 吾將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 國中 無與立談者 卒之東郭間之祭者 乞其餘不足 又顧而之他 此其謂足之道也 其妻歸告其妾曰 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今若此 與其妾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從外來 驕其妻妾

413102 由君子觀之 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 其妻妾不羞也 而不相泣者幾希矣..

 

50.萬章章句上

 

500101 萬章問曰 舜往于田 號泣于旻天 何爲其號泣也 孟子曰怨慕也

500102 萬章曰 父母愛之 喜而不忘 父母惡之 勞而不怨 然則舜怨乎 曰長息 問於公明高曰 舜往于田則吾旣曰聞命矣 號泣于旻天 于父母則吾不知也 公明高曰 是非爾所知也 夫公明高 以孝子之心爲不若是恝 我竭力耕田 共爲子職而已矣 父母之不我愛 於我何哉

500103 帝使其子九男二女 百官牛羊倉備 以事舜於견묘之中 天下之士 多就之者 帝將胥天下而遷之焉 爲不順於父母 如窮人無所歸

500104 天下之士悅之 人之所欲也 而不足而解憂 好色人之所欲 妻帝之二女 而不足而解憂 富人之所欲 富有天下 而不足而解憂 貴人之所欲 貴爲天子 而不足而解憂 人悅之 好色 富貴 無足而解憂者 惟順於父母 可以解憂

500105.人少則慕父母 知好色則慕少艾 有妻子則慕妻子 仕則慕君 不得於君則熱中 大孝 終身慕父母 五十而慕者 予於大舜見之矣

500201 萬章問曰 詩云娶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 信斯言也 宜莫如舜 舜之不告而娶 何也 孟子曰 告則不得娶 男女居室 人之大倫也 如告則廢人之大倫 以父母 是以不告也

500202 萬章曰 舜之不告而娶則吾旣得聞命矣 帝之妻舜而不告 何也 曰帝亦知告焉則不得妻也

500203 萬章曰 父母使舜完捐階 고수使浚井出 從而之 象曰 謨蓋都君 咸我績 牛羊父母 倉父母 干戈朕 琴朕 朕 二嫂 使治朕棲 象往入舜宮 舜在牀琴 象曰鬱陶思君爾 뉴니 舜曰惟玆臣庶 汝其于予治 不識 舜不知象之將殺己與 曰奚而不知也 象憂亦憂 象喜亦喜

500204.曰然則舜僞喜者與 曰否 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産 子産使校人 畜之池 校人 烹之 反命曰始舍之 어어焉 少則洋洋焉 攸然而逝 子産曰得其所哉 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謂子産智 予旣烹而食之 曰得其所哉 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 難罔以非其道 彼以愛兄之道來 故誠信而喜之 奚僞焉

500301 萬章問曰 象日以殺舜爲事 立爲天子則放之 何也 孟子曰封之也 或曰放焉

500302 萬章曰 舜流共工于幽州 放驩兜于崇山 殺三苗于三危 극곤于羽山 四罪而天下咸服 誅不仁我 象至不仁 封之有之人 奚罪焉 仁人 固如是乎 在他人則誅之 在弟則封之 曰仁人之於弟也 不藏怒焉 不宿怨焉 親愛之而已矣 親之 欲其貴也 愛之欲其富也 封之有富貴之也 身爲天子 弟爲匹夫 可謂親愛之乎

500303.敢問或曰 放者何謂也 曰象不得有爲於其國 天子使吏治其國而納其貢稅焉 故謂之放 豈得暴彼民哉 雖然 欲常常而見之 故源源而來 不及貢 以政接于有此之謂也

500401 咸丘蒙問曰 語云盛德之士 君不得而臣 父不得而子 舜南面而立 堯帥諸侯 北面而朝之 고수亦北面而朝之 舜見고수 其容有蹙 孔子曰於斯時也 天下殆哉급급乎 不識 此語誠然乎哉 孟子曰否 此非君子之言 齊東野人之語也 堯老而舜攝也 堯典曰 二十有八載 放勳乃落 百姓如喪考三年 四海密八音 孔子曰 天無二日 民無二王 舜旣爲天子矣 又帥天下諸侯 以爲堯三年喪 是二天子矣

500402 咸丘蒙曰 舜之不臣堯則吾旣得聞命矣 詩云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 莫非王臣 而舜旣爲天子矣 敢問고수之非臣如何 曰是詩也 非是之謂也 勞於王事而不得養父母也 曰此莫非王事 我獨賢勞也 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 不以辭害志 以意逆志 是爲得之 如以辭而已矣 雲漢之詩 曰周餘黎民 靡有孑遺 信斯言也 是周無遺民也

500403 孝子之至 莫大乎尊親 尊親之至 莫大乎以天下養 爲天子父 尊之至也 以天下養 養之至也 詩曰永言孝思 孝思維則 此之謂也

500404.書曰祗載見고수 夔夔齊栗 고수亦允若 是爲父不得而子也

500501 萬章曰 堯以天下與舜 有諸 孟子曰否 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

500502 然則舜有天下也 孰與之乎 曰天與之

500503 天與之者 諄諄然命之乎

500504 曰否 天不言 以行與事 示之而已矣

500505 曰以行與事 示之者 如之何 曰天子能薦人於天 不能使天 與之天下 諸侯能薦人於天子 不能使天子 與之諸侯 大夫能薦人於諸侯 不能使諸侯 與之大夫 昔者堯薦舜於天而天受之 暴之於民而民受之 故曰天不言 以行與事 示之而已矣

500506 曰敢問薦之於天而天受之 暴之於民而民受之 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 是天受之 使之主事而事治 百姓安之 是民受之也 天與之人與之 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 舜相堯二十有八載 非人之所能爲也 天也 堯崩 三年之喪畢 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 天下諸侯朝覲者 不之堯之子而之舜 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 謳歌者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 故曰天也 夫然後之中國 踐天子位焉 而居堯之宮 逼堯之子 是簒也 非天與也

500507.太誓曰 天視自我民視 天聽 自我民聽 此之謂也

500601 萬章問曰 人有言 至於禹而德衰 不傳於賢而傳於子 有諸 孟子曰不 不然也 天與賢則與賢 天與子則與子 昔者舜薦禹於天十有七年 舜崩 三年之喪畢 禹避舜之子於陽城 天下之民 從之 若堯崩之後 不從堯之子而從舜也 禹薦益於天七年 禹崩 三年之喪畢 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 朝覲訟獄者 不之益而之啓曰吾君之子也 謳歌者 不謳歌益而謳歌啓曰吾君之子也

500602 丹朱之不肖 舜之子 亦不肖 舜之相堯 禹之相舜也 歷年多 施澤於民久 啓賢能敬承繼禹之道 益之相禹也 歷年少 施澤於民未久 舜禹益相去久遠 其子之賢不肖 皆天也 非人之所能爲也 莫之爲而爲者 天也 莫之致而至者 命也

500603 匹夫而有天下者 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薦之者 故仲尼不有天下

500604 繼世而有天下 天之所廢 必若桀紂者也 故益伊尹周公 不有天下

500605 伊尹相湯 以王於天下 湯崩 太丁未立 外丙二年 仲壬四年 太甲顚覆湯之典刑 伊尹放之於桐三年 太甲悔過 自怨自艾 於桐處仁遷義三年 以聽伊尹之訓己也 復歸于

500606 周公之不有天下 猶益之於夏 伊尹之於殷也

500607.孔子 唐虞禪 夏后殷周繼 其義一也

500701 萬章問曰 人有言 伊尹以割烹要湯 有諸

500702 孟子曰否 不然 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 非其義也 非其道也 祿之以天下 弗顧也 繫馬千駟 弗視也 非其義也 非其道也 一介 不以與人 一介 不以取諸人

500703 湯使人以幣聘之 효효然曰我何以湯之聘幣爲哉 我豈若處견묘之中 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哉

500704 湯三使往聘之 旣而 幡然改曰 與我處견묘之中 由是以樂堯舜之道 吾豈若使是君 爲堯舜之君哉 吾豈若使是民 爲堯舜之民哉 吾豈若於吾身 親見之哉

500705 天之生此民也 使先知覺後知 使先覺覺後覺也 予天民之先覺者也 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 非予覺之而誰也

500706 思天下之民 匹夫匹婦 有不被堯舜之澤者 若己推而內之溝中 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 故就湯而說之 以伐夏救民

500707 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 況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聖人之行不同也 或遠或近 或去或不去 歸潔其身而已矣

500708 吾聞其以堯舜之道要湯 未聞以割烹也

500709.伊訓曰 天誅造攻 自牧宮 朕載自

500801 萬章問曰 或謂孔子於衛 主癰疽 於齊主侍人瘠環 有諸乎 孟子曰 否不然也 好事者爲之也

500802 於衛主顔讐由 彌子之妻 與子路之妻 兄弟也 彌子謂子路曰 孔子主我 衛卿可得也 子路以告 孔子曰 有命 孔子進以禮 退以義 得之不得 曰有命 而主癰疽與侍人瘠環 是無義無命也

500803 孔子不悅於魯衛 遭宋桓司馬 將要而殺之 微服而過宋 是時孔子當主司城貞子 爲陳侯周臣

500804.吾聞觀近臣 以其所爲主 觀遠臣 以其所主 若孔子 主癰疽與侍人瘠環 何以爲孔子

500901 萬章問曰 或曰百里奚 自於秦養牲者 五羊之皮 食牛 以要秦穆公 信乎 孟子曰否不然 好事者爲之也

500902 百里奚虞人也 晉人以垂棘之璧 與屈産之乘 假道於虞 以伐宮之奇諫 百里奚不諫

500903.知虞公之不可諫而去之秦 年已七十矣 曾不知以食牛 干秦穆公之爲汚也 可謂智乎 不可諫而不諫 可謂不智乎 知虞公之將亡而先去之 不可謂不智也 時擧於秦 知穆公之可與有行也而相之 可謂不智乎 相秦而顯其君於天下 可傳於後世 不賢而能之乎 自以成其君 鄕黨自好者不爲 而謂賢者爲之乎..

 

51.萬章章句下

 

510101 孟子曰 伯夷 目不視惡色 耳不聽惡聲 非其君不事 非其民不使 治則進 亂則退 橫政之所出 橫民之所止 不忍居也 思與鄕人處 如以朝衣朝冠 坐於塗災也 當紂之時 居北海之濱 以待天下之淸也 故聞伯夷之風者 頑夫廉 懦夫有立志

510102 伊尹 曰何事非君 何使非民 治亦進 亂亦進 曰天之生斯民也 使先知 覺後知 使先覺 覺後覺 予天民之先覺者也 予將以此道 覺此民也 思天下之民 匹夫匹婦 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 若己推而內之溝中 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510103 柳下惠 不羞汗君 不辭小官 進不隱賢 必以其道 遺佚而不怨 窮而不憫 與鄕人處 由由然不忍去也 爾爲爾 我爲我 雖단석於我側 爾焉能我哉 故聞柳下惠之風者 鄙夫寬 薄夫敦

510104 孔子之去齊 接淅而行 去魯 曰遲遲 吾行也 去父母國之道也 可以速則速 可以久則久 可以處則處 可以仕則仕 孔子也

510105 孟子曰 伯夷 聖之淸者也 伊尹 聖之任者也 柳下惠 聖之和者也 孔子 聖之時者也

510106 孔子之謂集大成 集大成也者 金聲而玉振之也 金聲也者始條理也 玉振之也者 終條理也 始條理者 智之事也 終條理者 聖之事也

510107.智譬則巧也 聖譬則力也 由射於百步之外也 其至 爾力也 其中 非爾力也

510201 北宮錡問曰 周室班爵祿也 如之何

510202 孟子曰 其詳不可得而聞也 諸侯惡其害己也 而皆去其籍 然而軻也嘗聞其略也

510203 天子一位 公一位 侯一位 伯一位 子男同一位 凡五等也 君一位 卿一位 大夫一位 上士一位 中士一位 下士一位 凡六等

510204 天子之制 地方千里 公侯 皆方百里伯 七十里 子男 五十里 凡四等 不能五十里 不達於天子 附於諸侯 曰附庸

510205 天子之卿 受地視侯 大夫 受地視伯 元士 受地視子男

510206 大國地方百里 君十卿祿 卿祿 四大夫 大夫 倍上士 上士 倍中士 中士 倍下士 下士與庶人在官者 同祿 祿足以代其耕也

510207 次國地方七十里 君十卿祿 卿祿 三大夫 大夫 倍上士 上士 倍中士 中士 倍下士 下士 與庶人在官者 同祿 祿足以代其耕也

510208 小國地方五十里 君十卿祿 卿祿 二大夫 大夫 倍上士上士 倍中士 中士 倍下士 下士 與庶人在官者同祿 祿足以代其耕也

510209.耕者之所獲 一夫百畝 百畝之糞 上農夫 食九人 上次 食八人 中食七人 中次 食六人 下食五人 庶人在官者 其祿 以是爲差

510301 萬章 問曰 敢問友 孟子曰 不挾長 不挾貴 不挾兄弟而友 友也者 友其德也 不可以有挾也

510302 孟獻子 百乘之家也 有友五人焉 樂正牧仲 其三人則予忘之矣 獻子之與此五人者 友也 無獻子之家者也 此五人者 亦有獻子之家 則不與之友矣

510303 非惟百乘之家爲然也 雖小國之君 亦有之 費惠公 曰吾於子思則師之矣 吾於顔般則友之矣 王順長息則事我者也

510304 非惟小國之君 爲然也 雖大國之君 亦有之 晉平公之於亥唐也 入云則入 坐云則坐 食云則食 雖疏食菜羹 未嘗不飽 蓋不敢不飽也 然終於此而已矣 弗與共天位也 弗與治天職也 弗與食天祿也 士之尊賢者也 非王公之尊賢也

510305 舜尙見帝 帝館甥于貳室 亦饗舜 迭爲賓主 是天子而友匹夫也

510306.用下敬上 謂之貴貴 用上敬下 謂之尊賢 貴貴尊賢 其義一也

510401 萬章 問曰 敢問交際 何心也 孟子曰恭也

510402 曰却之 却之爲不恭 何哉 曰尊者賜之 曰其所取之者義乎 不義乎 而後受之 以是爲不恭 故弗却也

510403 曰請無以辭却之 以心却之曰 其取諸民之不義也 而以他辭 無受 不可乎 曰其交也以道 其接也以禮 斯孔子受之矣

510404 萬章曰 今有禦人於國門之外者 其交也以道 其也以禮 斯可受禦與 曰不可 康誥 曰殺越人于貨 閔不畏死 凡民 罔不是不待敎而誅者也 殷受夏 周受殷 所不辭也 於今爲烈 如之何其受之

510405 曰今之諸侯取之於民也 猶禦也 苟善其禮際矣 斯君子 受之 敢問何說也 曰子以爲有王者作 將比今之諸侯而誅之乎 其敎之不改而後 誅之乎 夫謂非其有而取之者 盜也 充類至義之盡也 孔子之仕於魯也 魯人 獵較 孔子亦獵較 獵較 猶可而況受其賜乎

510406 曰然則孔子之仕也 非事道與 曰事道也 事道 奚獵較也 曰孔子先簿正祭器 不以四方之食 供簿正 曰奚不去也 曰爲之兆也 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後 去是以未嘗有所終三年淹也

510407.孔子有見行可之仕 有際可之仕 有公養之仕 於季桓子 見行可之仕也 於衛靈公 際可之仕也 於衛孝公 公養之仕也

510501 孟子曰 仕非爲貧也 而有時乎爲貧 娶妻非爲養也 而有時乎爲養

510502 爲貧者 辭尊居卑 辭富居貧

510503 辭尊居卑 辭富居貧 惡乎宜乎 抱關擊柝

510504 孔子嘗爲委吏矣 曰會計當而已矣 嘗爲乘田矣 曰牛羊 茁壯長而已矣

510505.位卑而言高 罪也 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恥也

510601 萬章曰 士之不託諸侯何也 孟子曰 不敢也 諸侯失國而後 託於諸侯禮也 士之託於諸侯 非禮也

510602 萬章曰 君之粟則受之乎 曰受之 受之何義也 曰君之於氓也 固周之

510603 曰周之則受 賜之則不受 何也 曰不敢也 曰 敢問其不敢 何也 曰抱關擊柝者 皆有常職 以食於上 無常職而賜於上者 以爲不恭也

510604 曰君之則受之 不識 可常繼乎 曰 繆公之於子思也 기궤鼎肉 子思不悅 於卒也 使者 出諸大門之外 北面稽首再拜 而不受曰 今而後 知君之犬馬畜伋 盖自是 臺無也 悅賢不能擧 又不能養也 可謂悅賢乎

510605 曰敢問國君 欲養君子如何 斯可謂養矣 曰以君命將之 再拜稽首而受 其後人 繼粟 人 繼肉 不以君命將之 子思以爲鼎肉 使己僕僕爾拜也 非養君子之道也

510606.堯之於舜也 使其子九男 事之 二女 女焉 百官牛羊倉備 以養舜於견묘之中 後擧而加諸上位 故曰王公之尊賢者也

510701 萬章曰 敢問不見諸侯 何義也 孟子 曰在國曰市井之臣 在野曰草莽之臣 皆謂庶人 庶人不傳質爲臣 不敢見於諸侯禮也

510702 萬章曰 庶人召之役則往役 君欲見之 召之則不往見之何也 曰往役義也 往見不義也

510703 且君之欲見之也 何爲也哉 曰爲其多聞也 爲其賢也 曰爲其多聞也 則天子 不召師 而況諸侯乎 爲其賢也 則吾未聞欲見賢而召之也 繆公 見於子思曰 古千乘之國 以友士 何如 子思不悅曰 古之人 有言曰 事之云乎 豈曰友之云乎 子思之不悅也 豈不曰以位則子君也 我臣也 何敢與 君友也 以德則子事我者也 奚可以與我友 千乘之君 求與之友而不可得也 而況可召與

510704 齊景公田 招虞人以旌 不至 將殺之志士 不忘在溝壑 勇士 不忘喪其元 孔子 奚取焉 取非其招不往也

510705 曰敢問招虞人何以 曰以皮冠 庶人以大夫以旌

510706 以大夫之招 招虞人 虞人死不敢往 以士之招 招庶人 庶人 豈敢往哉 況乎以不賢人之招 招賢人乎

510707 欲見賢人而不以其道 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 夫義路也 禮門也 惟君子 能由是路 出入是門也 詩云 周道如底 其直如矢 君子所履 小人所視

510708.萬章曰 孔子君命召 不俟駕而行 然則 孔子非與 曰孔子 當仕有官職而以其官 召之也

510801 孟子謂萬章曰 一鄕之善士 斯友一鄕之善士 一國之善士 斯友一國之善士 天下之善士 斯友天下之善士

510802.以友天下之善士 爲未足 又尙論古之人 頌其詩 讀其書 不知其人 可乎 是以 論其世也 是尙友也

510901 齊宣王 問卿 孟子曰 王 何卿之問也 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 有貴戚之卿 有異姓之卿 王曰 請問貴戚之卿 曰君 有大過則諫 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

510802 王勃然變乎色

510803 曰王勿異也 王問臣 臣不敢不以正對

510804.王色定然後 請問異姓之卿 曰君 有過則諫 反覆之而不聽則去..

 

60. 告子章句上

 

600101 告子曰 性猶杞柳也 義猶배권也 以人性爲仁義 猶以杞柳爲배권

600102.孟子曰 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爲배권乎 將賊杞柳而後 以爲배권也 如將賊杞柳 而以爲배권 則亦將賊人 以爲仁義與 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 必子之言夫

600201 告子曰 性猶湍水也 決諸東方則東流 決諸西方 則西流 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 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600202 孟子曰 水信無分於東西 無分於上下乎 人性之善也 猶水之就下也 人無有不善 水無有不下

600203.今夫水 搏而躍之 可使過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豈水之性哉 其勢則然也 人之可 使爲不善 其性 亦猶是也

600301 告子曰 生之謂性

600302 孟子曰 生之謂性也 猶白之謂白與 曰然 白羽之白也 猶白雪之白 白雪之白 猶白玉之白與 曰然

600303.然則犬之性 猶牛之性 牛之性 猶人之性與

600401 告子曰 食色 性也 仁內也 非外也 義外也 非內也

600402 孟子曰 何以謂仁內義外也 曰彼長而我長之 非有長於我也 猶彼白而我白之 從其白於外也 故謂之外也

600403 曰異於白馬之白也 無以異於白人之白也 不識 長馬之長也 無以異於長人之長與 且謂長者義乎 長之者義乎

600404 曰吾弟則愛之 秦人之弟則不愛也 是以我爲悅者也 故謂之內 長楚人之長 亦長吾之長 是以長爲悅者也 故謂之外也

600405.曰耆秦人之灸 無以異於耆吾灸 夫物則亦有然者也 然則耆灸 亦有外與

600501 孟季子問公都子曰 何以謂義內也

600502 曰行吾敬故 謂之內也

600503 鄕人 長於伯兄一歲則誰敬 曰敬兄 酌則誰先 曰先酌鄕人 所敬 在此 所長 在彼 果在外 非由內也

600504 公都子不能答 以告 孟子 孟子曰 敬叔父乎 敬弟乎 彼將曰 敬叔父 曰弟爲尸則誰敬 彼將曰 敬弟子曰 惡在其敬叔父也 彼將曰 在位故也 子亦曰 在位故也 庸敬 在兄 斯須之敬 在鄕人

600505.季子聞之 曰敬叔父則敬 敬弟則敬 果在外 非由內也 公都子曰 冬日則飮湯 夏日則飮水 然則 飮食 亦在外也

600601 公都子曰 告子曰 性 無善無不善也

600602 或曰性可以爲善 可以爲不善 是故 文武興則民 好善 幽興則民 好暴

600603 或曰有性善 有性不善 是故以堯爲君而有象 以고수爲父而有舜 以紂爲兄之子 且以爲君而有微子啓王子比干

600604 今曰性善 然則彼皆非與 孟子曰 乃若其情則可以爲善矣 乃所謂善也

600605 若夫爲不善 非才其罪也

600606 惻隱之心 人皆有之 羞惡之心 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 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 惻隱之心仁也 羞惡之心義也 恭敬之心禮也 是非之心智也 仁義禮智 非由外我也 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 故曰求則得之 舍則失之 或相倍而無算者 不能盡其才者也

600607.詩曰天生蒸民 有物有則 民之秉夷 好是懿德 孔子曰 爲此詩者 其知道乎 故有物必有則 民之秉夷也 故好是懿德

600701 孟子曰 富歲子弟多賴 凶歲子弟多暴 非天之降才爾殊也 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600702 今夫麥 播種而之 其地同 樹之時又同 勃然而生 至於日至之時 皆熟矣 雖有不同 則地有肥雨露之養 人事之不齊也

600703 故凡同類者 擧相似也 何獨至於人而疑之 聖人與我同類者

600704 故龍子曰 不知足而爲我知其不爲之相似 天下之足同也

600705 口之於味 有同耆也 易牙先極我口之所耆者也 如使口之於味也 其性與人殊 若犬馬之於我不同類也 則天下何耆 皆從易牙之於味也 至於味 天下期於易牙 是天下之口相似也

600706 惟耳亦然 至於聲 天下期於師曠 是天下之耳相似也

600707 惟目亦然 至於子都 天下莫不知其也 不知子都之者 無目者也

600708.故曰口之於味也 有同耆焉 耳之於聲也 有同聽焉 目之於色也 有同美焉 至於心 獨無所同然乎 心之所同然者何也 謂理也義也 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 故理義之悅我心 猶芻之悅我口

600801 孟子曰 牛山之木 嘗美矣 以其郊於大國也 斧斤 伐之 可以爲美乎 是其日夜之所息 雨雲之所潤 非無萌蘖之生焉 牛羊 又從而牧之 是以 若彼濯濯也 人見其濯濯也 以爲未嘗有材焉 此豈山之性也哉

600802 雖存乎人者 豈無仁義之心哉 其所以放其良心者 亦猶斧斤之於木也 旦旦而伐之 可以爲美乎 其日夜之所息 平旦之氣 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 則其旦書之所爲 有梏亡之矣 梏之反覆 則其夜氣不足以存 夜氣不足以存 則其違禽獸不遠矣 人見其禽獸也 而以爲未嘗有才焉者 是豈人之情也哉

600803 故苟得其養 無物不長 苟失其養 無物不消

600804.孔子曰 操則存 舍則亡 出入無時 莫知其鄕 惟心之謂與

600901 孟子曰 無或乎王之不智也

600902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一日暴之 十日寒之 未有能生者也 吾見 亦罕矣 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吾如有萌焉 何哉

600903.今夫奕之爲數小數也 不專心致志 則不得也 奕秋 通國之善奕者也 使奕秋 誨二人奕 其一人 專心致志 惟奕秋之爲聽 一人 雖聽之 一心 以爲有鴻鵠 將至 思援弓而射之 雖與之俱學 弗若之矣 爲是其智弗若與 曰非然也

601001 孟子曰 魚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 不可得兼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 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義者也

601002 生亦我所欲 所欲 有甚於生者 故不爲苟得也 死亦我所惡 所惡 有甚於死者 故患有所不

601003 如使人之所欲 莫甚於生 則凡可以得生者 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惡 莫甚於死者 則凡可以患者 何不爲也

601004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則可以患而有不爲也

601005 是故 所欲 有甚於生者 所惡 有甚於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賢者 能勿喪耳

601006 一簞食 一豆羹 得之則生 弗得則死 爾而與之 行道之人 弗受蹴爾而與之 乞人 不屑也

601007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萬鍾 於我何加焉 爲宮室之美 妻妾之奉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601008.鄕爲身 死而不受 今爲宮室之美 爲之 鄕爲身 死而不受 今爲妻妾之奉 爲之 鄕爲身 死而不受 今爲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爲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

601101 孟子曰 仁人心也 義人路也

601102 舍其路而不由 放其心而不知求 哀哉

601103 人有鷄犬放則知求之 有放心而不知求

601104.學問之道 無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601201 孟子曰 今有無名之指 屈而不信 非疾痛害事也 如有能信之者 則不遠秦楚之路 爲指之不若人也

601202.指不若人 則知惡之 心不若人 則不知惡 此之謂不知類也

601300 孟子曰 拱把之桐梓 人苟欲生之 皆知所以養之者 至於身 而不知所以養之者 豈愛身 不若桐梓哉 弗思甚也

601401 孟子曰 人之於身也 兼所愛 兼所愛則兼所養也 無尺寸之膚 不愛焉則無尺寸之膚 不養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 豈有他哉 於己 取之而已矣

601402 體有貴賤 有大小 無以小害大 無以賤害貴 養其小者 爲小人 養其大者 爲大人

601403 今有場師 舍其梧養其棘 則爲賤場師焉

601404 養其一指 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 則爲狼疾人也

601405 飮食之人 則人賤之矣 爲其養小以失大也

601406.飮食之人 無有失也 則口腹 豈適爲尺寸之膚哉

601501 公都子問 曰鈞是人也 或爲大人 或爲小人何也 孟子曰 從其大體 爲大人 從其小體 爲小人

601502.曰鈞是人也 或從其大體 或從其小體 何也 曰耳目之官 不思而於物 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 心之官則思 思則得之 不思則不得也 此天之所與我者 先立乎其大者 則其小者不能奪也 此爲大人而已矣

601601 孟子曰 有天爵者 有人爵者 仁義忠信 樂善不倦 此天爵也 公卿大夫 此人爵也

601602 古之人 脩其天爵而人爵從之

601603.今之人 脩其天爵 以要人爵 旣得人爵 而棄其天爵 則或之甚者也 終亦必亡而已矣

601701 孟子曰 欲貴者 人之同心也 人人 有貴於己者 弗思耳

601702 人之所貴者 非良貴也 趙孟之所貴 趙孟 能賤之

601703.詩云 旣醉以酒 旣飽以德 言飽乎仁義也 所以不願人之膏粱之味也 令聞廣譽施於身 所以不願人之文繡也

601801 孟子曰 仁之勝不仁也 猶水勝火 今之爲仁者猶以一杯水 救一車薪之火也 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 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

601802.亦終必亡而已矣

601900 孟子曰 五穀者 種之美者也 苟爲不熟 不如荑稗 夫仁 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602001 孟子曰 之敎人射 必志於學者 亦必志於

602002.大匠 誨人 必以規矩 學者 亦必規矩..

 

61.告子章句下

 

610101 任人 有問屋廬子曰 禮與食 孰重 曰禮重

610102 色與禮 孰重

610103 曰禮重 曰以禮食則飢而死 不以禮食則得食 必以禮乎 親迎則不得妻 不親迎則得妻 必親迎乎 屋廬子不能對 明日 之鄒 以告孟子 孟子曰 於答是也 何有

610104 其本而齊其末 方寸之木 可使高於岑樓

610105 金重於羽者 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謂哉

610106 取食之重者 與禮之輕者 而比之 奚翅食重 取色之重者 與禮之輕者 而比之 奚翅色重

610107.往應之曰 兄之臂 而奪之食則得食 不則不得食 則將之乎 踰東家牆而其處子則得妻 不則不得妻 則將之乎

610201 曺交問曰 人皆可以爲堯舜 有諸 孟子曰然

610202 交聞文王十尺 湯九尺 今交九尺四寸以長 食粟而已 何如則可

610203 曰奚有於是 亦爲之而已矣 有人於此 力不能勝一匹雛 則爲無力人矣 今曰擧百鈞 則爲有力人矣 然則擧烏獲之任 是亦爲烏獲而已矣 夫人 豈以不勝爲患哉 弗爲耳

610204 徐行後長者 謂之弟 疾行先長者 謂之不弟 夫徐行者 豈人所不能哉 所不爲也 堯舜之道 弟孝而已矣

610205 子服堯之服 誦堯之言 行堯之行 是堯而已矣 子服桀之服 誦桀之言 行桀之行 是桀而已矣

610206 曰交得見於鄒君 可以假館 願留而受業於門

610207.曰夫道 若大路然 豈難知哉 人病不求耳 子歸而求之 有餘師

610301 公孫丑問曰 高子曰 小弁小人之詩也 孟子曰 何以言之 曰怨

610302 曰固哉 高之爲詩也 有人於此 越人 關弓而射之 則己談笑而道之 無他 疏之也 其兄關弓而射之 則己垂涕泣而道之 無他 戚之也 小弁之怨 親親也 親親仁也 固矣夫 高之爲詩也

610303 曰凱風 何以不怨

610304 曰凱風親之過小者也 小弁親之過大者也 親之過 大而不怨 是愈疏也 親之過小而怨 是不可磯也 愈疏不孝也 不可磯 亦不孝也

610305.孔子曰 舜其至孝矣 五十而慕

*言舜猶怨慕 小弁之怨 不爲不孝也 趙氏曰生之膝下 一體而分 喘息呼吸 氣通於親 當親而疏 怨慕號天 是以小弁之怨 未足爲愆也.

610401 將至楚 孟子遇於石丘

610402 曰先生 將何之

610403 曰吾聞秦楚兵 我將見楚王 說而罷之 楚王 不悅 我將見秦王 說而罷之 二王我將有所遇焉

610404 曰軻也 請無問其詳 願聞其指 說之將如何 曰我將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則大矣 先生之號則不可

610405.先生 以利 說秦楚之王 秦楚之王 悅於利 以罷三軍之師 是三軍之士 樂罷而悅於利也 爲人臣者 懷利以事其君 爲人子者 懷利以事其父 爲人弟者 懷利以事其兄 是君臣父子兄弟 終去仁義 懷利以相接 然而不亡者 未之有也 先生 以仁義 說秦楚之王 秦楚之王 悅於仁義 而罷三軍之師 是三軍之士 樂罷而悅於仁義也 爲人臣者 懷仁義以事其君 爲人子者 懷仁義以事其父 爲人弟者 懷仁義以事其兄 是君臣父子兄弟 去利 懷仁義 以相接也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何必曰利

610501 孟子居鄒 季任 爲任處守 以幣交 受之而不報 處於平陸 儲子爲相 以幣交 受之而不報

610502 他日 由鄒之任 見季子 由平陸之齊 不見儲子 屋廬子喜曰 連得間矣

610503 問曰 夫子之任 見季子 之齊 不見儲子 爲其爲相與

610504 曰非也 書曰享 多儀 儀不及物 曰不享 惟不役志于享

610505 爲其不成享也

610506.屋廬子悅 或問之 屋廬子 曰季子 不得之鄒 儲子 得之平陸

610601 淳于曰先名實者 爲人也 後名實者 自爲也 夫子 在三卿之中 名實 未加於上下而去之 仁者 固如此乎

610602 孟子曰 居下位 不以賢事不肖者 伯夷也 五就湯 五就桀者 伊尹也 不惡君 不辭小官者 柳下惠也 三者不同道 其趨一也 一者何也 曰仁也 君子亦仁而已矣 何必同

610603 曰魯繆公之時 公儀子爲政 子柳子思爲臣 魯之削也滋甚 若是乎賢者之無益於國也

610604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 秦穆公 用之而覇不用賢則亡 削何可得與

610605 曰昔者 王豹處於淇而河西善謳 綿駒處於高唐 而齊右善歌 華周杞梁之妻 善哭其夫 而變國俗 有諸內 必形諸外 爲其事而無其功者 未嘗睹之也 是故 無賢者也 有則必識之

610606.曰孔子爲魯司寇 不用 從而祭 燔肉不至 不稅冕而行 不知者 以爲爲肉也 其知者 以爲爲無禮也 乃孔子則 欲以微罪行 不欲爲苟去 君子之所爲 衆人 固不識也

610701 孟子曰 五覇者 三王之罪人也 今之諸侯 五覇之罪人也 今之大夫 今之諸侯之罪人也

610702 天子適諸侯 曰巡狩 諸侯朝於天子 曰述職 春省耕而補不足 秋省斂而助不給 入其疆 土地田野治 養老尊賢 俊傑 在位則有慶 慶以地 入其彊 土地荒蕪 遺老失賢 克 在位則有讓 一不朝則貶其爵 再不朝則削其地 三不朝則六師 移之 是故 天子 討而不伐 諸侯 伐而不討五覇者 諸侯 以伐諸侯者也 故曰 五覇者 三王之罪人也

610703 五覇 桓公 爲盛 葵丘之會 諸侯束牲載書而不血 初命曰 誅不孝 無易樹子 無以妾爲妻 再命曰 尊賢育才 以彰有德 三命曰 敬老慈幼 無忘賓旅 四命曰 士無世官 官事無攝 取士必得 無專殺大夫 五命曰 無曲防 無알적 無有封而不告 曰凡我 同盟之人 旣盟之後 言歸于好 今之諸侯 皆犯此五禁 故曰 今之諸侯 五覇之罪人也

610704.長君之惡 其罪小 逢君之惡 其罪大 今之大夫 皆逢君之惡 故曰 今之大夫 今之諸侯之罪人也

610801 魯欲使愼子 爲將軍

610802 孟子曰 不敎民而用之 謂之殃民 殃民者 不容於堯舜之世 一戰勝齊 遂有南陽 然且不可

610803 愼子 勃然不悅曰 此則滑釐 所不識也

610804 曰明告子 天子之地 方千里 不千里 不足以待諸侯 諸侯之地 方百里 不百里 不足以守宗廟之典籍

610805 周公之於封魯 爲方百里 地非不足而儉於百里 太公之封於齊也 亦爲方百里也 地非不足也 而儉於百里

610806 今魯 方百里者五 子以爲有王者作 則魯在所損乎 在所益乎

610807 徒取諸彼 以與此 然且仁者 不爲 況於殺人以求之乎

610808.君子事君也 務引其君以當道 志於仁而己

610901 孟子曰 今之事君者曰 我能爲君 土地 充府庫 今之所謂良臣 古之所謂民賊也 君不鄕道不志於仁 而求富之 是富桀也

610902 我能爲君 約與國 戰必克 今之所謂良臣 古之所謂民賊也 君不鄕道 不志於仁 而求爲之强戰 是輔桀也

610903.由今之道 無變今之俗 雖與之天下 不能一朝居也

611001 白圭曰 吾欲二十而取一 何如

611002 孟子曰 子之道 道也

611003 萬室之國 一人 陶則可乎 曰不可 器不足用也

611004 曰夫五穀不生 惟黍生之 無城郭宮室宗廟祭祀之禮 無諸侯幣帛饔無百官有司 故二十取一而足也

611005 今居中國 去人倫 無君子 如之何其可也

611006 陶而寡 且不可以爲國 況無君子乎

611007.欲輕之於堯舜之道者 大也 欲重之於堯舜之道者 大桀 小桀也

611101 白圭曰 丹之治水也 愈於禹

611102 孟子曰 子過矣 禹之治水 水之道也

611103 是故禹以四海爲壑 今吾子以隣國爲壑

611104.水逆行 謂之水者 洪水也 仁人之所惡也 吾子過矣

611200.孟子曰 君子不亮 惡乎執

611301 魯欲使樂正子 爲政 孟子曰 吾聞之 喜而不寐

611302 公孫丑曰 樂正子 强乎 曰否 有知慮乎 曰否 多聞識乎 曰否

611303 然則 奚爲喜而不寐

611304 曰其爲人也好善 好善 足乎

611305 曰好 優於天下 而況魯國乎

611306 夫苟好善 則四海之內 皆將輕千里而來 告之以善

611307.夫苟不好善 則人將曰이이 予旣己知之矣 이이之聲音顔色 距人於千里之外 士止於千里之外 則讒諂面諛之人 至矣 與讒諂面諛之人居 國欲治 可得乎

611401 陳子曰 古之君子 何如則仕 孟子曰 所就三所去三

611402 迎之致敬以有禮 言將行其言也 則就之 禮貌未衰 言弗行也 則去之

611403 其次 雖未行其言也 迎之致敬以有禮 則就之 禮貌衰則去之

611404.其下 朝不食 夕不食 飢餓不能出門戶 君聞之曰吾大者 不能行其道 又不能從其言也 使飢餓於我土地吾恥之 周之 亦可受也 免死而已矣

611501 孟子曰 舜發於畝之中 傅說 擧於版築之間 膠擧於魚鹽之中 管夷吾 擧於士 孫叔敖 擧於海 百里奚 擧於市

611502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爲 所以動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611503 人恒過然後 能改 困於心 衡於慮然後 作徵於色 發於聲而後 喩

611504 入則無法家拂士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國恒亡

611505.然後 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611600 孟子曰 敎亦多術矣 予不屑之敎誨也者 是亦敎誨之而已矣..

 

70.盡心章句上

 

700101 孟子曰 盡其心者 知其性也 知其性則知天矣

700102 存其心 養其性 所以事天也

700103.夭壽不貳 脩身以俟之 所以立命也

700201 孟子曰 莫非命也 順受其正

700202 是故 知命者 不立乎巖墻之下

700203 盡其道而死者 正命也

700204.桎梏死者 非正命也

700301 孟子曰 求則得之 舍則失之 是求有益於得也 求在我者也

700302.求之有道 得之有命 是求無益於得也 求在外者也

700401 孟子曰 萬物皆備於我矣

700402 反身而誠 樂莫大焉

700403.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

700500.孟子曰 行之而不著焉 習矣而不察焉 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衆也

700600.孟子曰 人不可以無恥 無恥之無恥矣

700701 孟子曰 恥之於人大矣

700702 爲機變之巧者 無所用恥焉

700703.不恥不若人 何若人有

700800.孟子曰古之賢王好善而忘勢 古之賢士何獨不然 樂其道而忘人之勢 故王公不致敬盡禮則不得見之 見且猶不得而況得而臣之乎

700901 孟子謂宋句踐曰子 好遊乎 吾語子遊

700902 人知之 亦효효 人不知 亦효효

700903 曰何如斯可以효효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효효

700904 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700905 窮不夫義故 士得己焉 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

700906.古之人 得志澤加於民 不得志修身見於世 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善天下

701000 孟子曰待文王而後 興者凡民也 若夫豪傑之士 雖無文王 獨興

701100 孟子曰附之以韓魏之家 如其自視然則過人 遠矣

701200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 雖勞不怨 以生道殺民 雖死不怨殺者

701301 孟子曰覇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호호如也

701302 殺之而不怨 利之而不庸 民日遷善而不知爲之者

701303.夫君子所過者化 所存者神 上下與天地同流 豈曰小補之哉

701401 孟子曰仁言 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

701402 善政不如善敎之得民也

701403.善政民畏之 善敎民愛之 善政得民財 善敎得民心

701501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701502 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 及其長也 無不知敬其兄也

701503.親親仁也 敬長義也 無他 達之天下也

701600 孟子曰 舜之居深山之中 與木石居 與鹿豕遊 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 幾希 及其聞一善言 見一善行 若江河 沛然莫之能禦也

701700 孟子曰 無爲其所不爲 無欲其所不欲 如此而已矣

701801 孟子曰 人之有德 慧術知者恒存乎

701802.猶孤臣孼子 其操心也危 其慮患也深 故達

701901 孟子曰 有事君人者 事是君則爲容悅者也

701902 有安社稷臣者 以安社稷爲悅者也

701903 有天民者 達可行於天下而後 行之者也

701904.有大人者 正己而物正者也

702001 孟子曰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702002 父母俱存 兄弟無故 一樂也

702003 仰不愧於天 俯不作於人 二樂也

702004 得天下英才 而敎育之 三樂也

702005.君子有三樂 而王天下 不與存焉

702101 孟子曰 廣土衆民 君子欲之 所樂 不存焉

702102 中天下而立 定四海之民 君子樂之 所性 不存焉

702103 君子所性 雖大行 不加焉 雖窮居 不損焉 分定故也

702104.君子所性 仁義禮智 根於心 其生色也 然見於面 於背 施於四體 四體不言而喩

702201 孟子曰 伯夷紂 居北海之濱 聞文王作興  歸乎來 吾聞西伯 善養老者 太公 紂居東海之濱 聞文王作興 曰 歸乎來 吾聞西伯 善養老者 天下有善養老 則仁人 以爲己歸矣

702202 五畝之宅 樹墻下以桑 匹婦蠶之 則老者足以衣帛矣 五母鷄 二母無失其時 老者足以無失肉矣 白畝之田 匹夫耕之 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702203.所謂西伯 善養老者 制其田里 敎之樹畜 導其妻子 使養其老 五十 非帛不煖 七十非肉不飽 不煖不飽 謂之凍文王之民 無凍之老者 此之謂也

702301 孟子曰 易其田疇 薄其稅斂 民可使富也

702302 食之以時 用之以禮 財不可勝也

702303.民非水火 不生活 昏暮 叩人之門戶 求水火 無弗與者 至足矣 聖人 治天下 使有菽粟 如水火 菽粟 如水火 而民 焉有不仁者乎

702401 孟子曰 孔子 登東山而小魯 登太山而小天下 故觀於海者 難爲水 遊於聖人之門者 難爲言

702402 觀水有術 必觀其瀾 日月 有明 容光 必照焉

702403.流水之爲物也 不盈科 不行 君子之志於道也 不成章 不達

702501 孟子曰 鷄鳴而起 자자爲善者 舜之徒也

702502 鷄鳴而起 자자爲利者 蹠之徒也

702503.欲知舜與蹠之分 無他 利與善之間也

702601 孟子曰 楊子 取爲我 拔一毛利而天下 不爲也

702602 墨子 兼愛 摩頂放踵 利天下 爲之

702603 子莫 執中 執中 爲近之 執中無權 猶執一也

702604.所惡執一者 爲其賊道也 擧一而廢百也

702701 孟子曰 饑者甘食 渴者甘飮 是未得飮食之正也 饑渴害之也 豈惟口腹有饑渴之害 人心亦皆有害

702702.人能無以饑渴之害 爲心害則不及人 不爲憂矣

702800 孟子曰 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702900 孟子曰 有爲者若掘井 掘井九而不及泉 猶爲棄井也

703001 孟子曰 堯舜性之也 湯武身之也 五覇假之也

703002.久假而不歸 惡知其非有也

703101 公孫丑曰 伊尹曰 予不狎于不順 放太甲于桐 民大悅 太甲賢 又反之民大悅

703102.賢者之爲臣也 其君不賢則 固可放與 孟子曰 有伊尹之志則可 無伊尹之志則簒也

703200 公孫丑曰 詩曰不素餐兮 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 君子居是國也 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 其子弟從之則 孝弟忠信 不素簒兮 孰大於是

703301 王子問曰士何事

703302 孟子曰尙志

703303.曰何謂尙志曰仁義而已矣 殺一無罪非仁也 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居惡在 仁是也 路惡在義是也 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

703400 孟子曰 仲子不義 與之齊國而弗受 人皆信之 是舍簞食豆羹之義也 人莫大焉 亡親戚君臣上下 以其小者 信其大者奚可哉

703501 桃應問曰 舜爲天子 皐陶爲士 고수殺人則如之何

703502 孟子曰 執之而已矣

703503 然則舜不禁與

703504 曰夫舜惡得而禁之 夫有所受之也

703505 然則舜 如之何

703506.曰舜視棄天下 猶棄폐사也 竊負而逃 遵海濱而處 終身然樂而忘天下

703601 孟子 自范之齊 望見齊王之子  然嘆曰居移氣 養移體 大哉居乎 夫非盡人之子與

703602 孟子曰

703603 王子宮室車馬衣服 多與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 況居天下之廣居者乎

703604.魯君之宋 呼於澤之門 守者曰此非吾君也 何其聲之似我君也 此無他 居相似也

703701 孟子曰 食而弗愛 豕交之也 愛而不敬 獸畜之也

703702 恭敬者 幣之未將者也

703703.恭敬而無實 君子不可虛拘

703800 孟子曰 形色天性也 惟聖人然後 可以踐形

703901 齊宣王欲短喪 公孫丑曰爲朞之喪 猶愈於己乎

703902 孟子曰 是猶或 其兄之臂 子謂之姑徐徐云爾 亦敎之孝弟而己矣

703903 王子有其母死者 其傅爲之請數月之喪 公孫丑曰若此者 何如也

703904.曰是欲終之而不可得也 雖加一日 愈於己 謂夫莫之禁而弗爲者也

704001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敎者五

704002 有如時雨化之者

704003 有成德者 有達財者

704004 有答問者

704005 有私淑艾者

704006.此五者 君子之所以敎也

704101 公孫丑曰 道則高矣美矣 宜若似登天然 似不可及也 何不使彼 爲可幾及而日자자也 孟子曰 大匠 不爲拙工 改廢不爲拙射 變其

704102.君子引而不發 躍如也 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704201 孟子曰 天下有道 以道殉身 天下無道 以身殉道

704202.未聞以道 殉乎人者也

704301 公都子曰 騰更之在門也 若在所禮而不答 何也

704302.孟子曰 挾貴而問 挾賢而問 挾長而問 挾有勳勞而問 挾故而問 皆所不答也 騰更有二焉

704401 孟子曰 於不可已而已者 無所不已 於所厚者薄 無所不薄也

704402.其進 銳者 其退速

704500 孟子曰 君子之於物也 愛之而弗仁 於民也 仁之而弗親 親親而仁民 仁民而愛物

704601 孟子曰 知者無不知也 當務之爲急 仁者無不愛也 急親賢之爲務 堯舜之知而不物 急先務也 堯舜之仁不愛人 急親賢也

704602.不能三年之喪而小功之察 放飯流而問無齒是之謂不知務..

 

71.盡心章句下

 

710101 孟子曰 不仁哉 梁惠王也 仁者 以其所愛 及其所不愛 不仁者 以其所不愛 及其所愛

710102.公孫丑曰 何謂也 梁惠王 以土地之故 爛其民而戰之 大敗 將復之 恐不能勝故 驅其所愛子弟 以殉之 是之謂以其所不愛 及其所愛也

710201 孟子曰 春秋 無義戰 彼善於此則有之矣

710202.征者 上伐下也 敵國 不相征也

710301 孟子曰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710302 吾於武成 取二三策而已矣

710303.仁人 無敵於天下 以至仁 伐至不仁 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710401 孟子曰 有人 曰我善爲陳 我善爲戰 大罪也

710402 國君 好仁 天下 無敵焉 南面而征 北狄怨 東面而征 西夷怨 曰奚爲後我

710403 武王之伐殷也 革車三百兩 虎賁三千人

710404 王曰 無畏 寧爾也 非敵百姓也 若崩厥角稽首

710405.征之爲言正也 各欲正己也 焉用戰

710500 孟子曰 梓匠輪輿 能與人規矩 不能使人巧

710600 孟子曰 舜之飯茹草也 若將終身焉 及其爲天子也 被袗衣鼓琴 二女果 若固有之

710700 孟子曰 吾今而後 知殺人親之重也 殺人之父 人亦殺其父 殺人之兄 人亦殺其兄 然則非自殺之也 一間耳

710801 孟子曰 古之爲關也 將以禦暴

710802.今之爲關也 將以爲暴

710900 孟子曰 身不行道 不行於妻子 使人不以道 不能行於妻子

711000 孟子曰 周于利者 凶年不能殺 周于德者 邪世不能亂

711100 孟子曰 好名之人 能讓千乘之國 苟非其人 簞食豆羹見於色

711201 孟子曰 不信仁賢則國空虛

711202 無禮義則上下亂

711203.無政事則財用不足

711300 孟子曰 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 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

711401 孟子曰 民爲貴 社稷次之 君爲輕

711402 是故得乎丘民而爲天子 得乎天子爲諸侯 得乎諸侯爲大夫

711403 諸侯危社稷則變置

711404.犧牲旣成 盛旣潔 祭祀以時 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711500 孟子曰 聖人百世之師也 伯夷柳下惠是也 故聞伯夷之風者 頑夫廉 懦夫有立志 聞柳下惠之風者 薄夫敦鄙夫寬 奮乎百世之上 百世之下 聞者莫不與起也 非聖人而能若是乎 而況於親炙之者乎

711600 孟子曰 仁也者人也 合而言之道也

711700 孟子曰 孔子之去魯 曰遲遲吾行也 去父母國之道也 去齊接淅而行 去他國之道也

711800 孟子曰 君子之於陳蔡之間 無上下之交也

711900 稽曰 稽大不理於口

712001 孟子曰 無傷也 士憎玆多口

712002.詩云憂心초초 온 于群小孔子也 肆不殄厥  亦不厥問文王也

712100 孟子曰 賢者以其昭昭 使人昭昭 今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

712200 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間 介然用之而成路 爲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今茅塞子之心矣

712301 高子曰 禹之聲 尙文王之聲

712302 孟子曰 何以言之 曰以追

712303.曰是奚足哉 城門之軌 兩馬之力與

712401 齊饑陳臻曰 國人皆以夫子將復爲發棠 殆不可復

712402.孟子曰 是爲馮婦也 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 卒爲善士 則之野 有衆逐虎 虎負莫之敢望見馮婦 趨而迎之 馮婦攘下車 衆皆悅之 其爲士者笑之

712501 孟子曰 口之於味也 目之於色也 耳之於聲也 鼻之於臭也 四肢於安佚也 性也 有命焉 君子不謂性也

712502.仁之於父子也 義之於君臣也 禮之於賓主也 智之於賢者也 聖人之於天道也 命也 有性焉 君子不謂命也

712601 浩生不害問曰 樂正子何人也 孟子曰 善人也信人也

712602 何謂善 何謂信

712603 曰可欲之謂善

712604 有諸己之謂信

712605 充實之謂美

712606 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

712607 大而化之之謂聖

712608 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712609.樂正子二之中 四之下也

712701 孟子曰 逃墨必歸於楊 逃楊必歸於儒 歸斯受之而已矣

712702.今之與楊墨辯者 如追放豚 旣入其又從而招之

712800 孟子曰 有布縷之征 粟米之征 力役之征 君子用其一 緩其二 用其二而民有用其三而父子離

712900 孟子曰 諸侯之寶三 土地 人民 政事 寶珠玉者 殃必及身

713000 盆成括 仕於齊 孟子曰 死矣 盆成括 盆成括 見殺 門人 問曰 夫子 何以知其將見殺 曰其爲人也 小有才 未聞君子之大道也 則足以殺其軀而已矣

713101 孟子之  館於上宮 有業上 館人 求之弗得

713102.或問之曰 若是乎 從者之也 曰子以是 爲竊來與 曰殆非也 夫子之設科也 往者不追 來者不拒 苟以是心至 斯受之而已矣

713201 孟子曰 人皆有所不忍 達之於其所忍 仁也 人皆有所不爲 達之於其所爲 義也

713202 人能充無欲害人之心 而仁 不可勝用也 人能充無穿踰之心而義 不可勝用也

713203 人能充無受爾汝之實 無所往而不爲義也

713204.士未可以言而言 是以言之也 可以言而不言 是以不言之也 是皆穿踰之類也

713301 孟子曰 言近而指遠者 善言也 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 君子之言也 不下帶而道存焉

713302 君子之守脩其身而天下平

713303.人病 舍其田而芸人之田 所求於人者重 而所以自任輕也

713401 孟子曰 堯舜性者也 湯武反之也

713402 動容周旋 中禮者 盛德之至也 哭死而哀 非爲生者也 輕德不回 非以干祿也 言語必信 非以正行也

713403.君子 行法 以俟命而已矣

713501 孟子曰 說大人則之 勿視其巍巍然

713502.堂高數인 최題數尺 我得志 弗爲也 食前方丈 侍妾數百人 我得志 弗爲也 般樂飮酒 驅騁田獵 後車千乘 我得志 弗爲也 在彼者 皆我所不爲也 在我者 皆古之制也 吾何畏彼哉

713600 孟子曰 養心 莫善於寡欲 其爲人也寡欲 雖有不存焉者 寡矣 其爲人也多欲 雖有存焉者 寡矣

713701 曾晳 嗜羊棗 而曾子不忍食羊棗

713702.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 孰美 孟子曰 膾炙哉 公孫丑曰 然則曾子何爲食膾炙而不食羊棗 曰膾炙 所同也 羊棗 所獨也 諱名不諱性 性所同也 名所獨也

713801 萬章 問曰 孔子在陳 曰  歸乎來 吾黨之士 狂簡 進取 不忘其初 孔子在陳 何思魯之狂士

713802 孟子曰 孔子 不得中道而與之 必也狂乎 狂者 進取 者 有所不爲也 孔子豈不欲中道哉 不可必得故 思其次也

713803 敢問何如 斯可謂狂矣

713804 曰如琴張曾晳牧皮者 孔子之所謂狂矣

713805 何以謂之狂也

713806 曰其志효효然曰 古之人古之人 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713807 狂者 又不可得 欲得不屑不潔之士而與之 是也 是又其次也

713808 孔子曰 過我門而不入我室 我不憾焉者 其惟鄕原乎鄕原 德之賊也 曰何如 斯可謂之鄕原矣

713809 曰何以是효효也 言不顧行 行不顧 言則曰古之人古之人 行何爲우우凉凉 生斯世也 爲斯世也 善斯可矣 然媚於世也者 是鄕原也

713810 萬章 曰一鄕 皆稱原人焉 無所而不爲原人 孔子以爲德之賊 何哉

713811 曰非之無擧也 刺之無刺也 同乎流俗 合乎世 居之似忠信 行之似廉潔 衆皆悅之 自以爲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 故曰德之賊也

713812 孔子曰 惡似而非者 惡恐其亂苗也 惡恐其亂義也 惡利口 恐其亂信也 惡鄭聲 恐其亂樂也 惡紫 恐其亂朱也 惡鄕原 恐其亂德也

713813.君子反經而已矣 經正則庶民興 庶民興 斯無邪慝矣

713901 孟子曰由堯舜至於湯 五百有餘歲 若禹皐陶則見而知之 若湯則聞而知之

713902 由湯至於文王 五百有餘歲 若伊尹萊朱則見而知之 若文王則聞而知之

713903 由文王至於孔子 五百有餘歲 若太公望散宜生則見而知之 若孔子則聞而知之

713904.由孔子而來 至於今 百有餘歲 去聖人之世 若此其未遠也 近聖人之居 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 則亦無有乎爾..

 


맹자집주.hwp


'동양학 > 동양고전'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장자(내편) 원문  (0) 2016.05.30
중용 한자 원문 (주석 및 집주, 도올 강의록 첨부)  (1) 2016.05.30
대학(大學) 원문  (0) 2016.05.30
공자의 제자들  (0) 2016.05.30
논어 원문  (0) 2016.05.30
Posted by 샤르딘
,